少年磨砺十八载 弃学经商奋图强
1990年前后,十八岁的刘铁勇做出了一个让父母很不理解并认为是胆大妄为的事情,虽然九十年代初期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开始增速,但是在汕头谷饶这样的小地方,仍秉持着读书求学是年轻人唯一出路的理念。尽管家境贫寒,尽管刘铁勇三兄弟都要在课余周末打工补贴家用,尽管父母要在农忙之余通过大量的手工劳动为孩子们赚取学费,但他们还是希望三兄弟都能完成学业,用大学梦改变命运的方向。
但是身为长子的刘铁勇,不忍心见到母亲仅仅为了一两元钱每天劳作到凌晨,不忍心见到弟弟因为负担不起寄宿费用,而每天骑车往返三十余公里而耽误学业,所以在十八岁的时候他正式向父母提出,要中止学业,打工挣钱,尽管当时他的成绩在学校同龄人当中名列前茅。
打工挣钱对于刘铁勇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从初中开始的每个寒暑假及周末,为了将每天一元五角的报酬积攒成足够的学杂费,刘铁勇已经坚持数年。“别小看这一块五毛钱,我母亲每天忙到凌晨也就能挣到两三元而已。”刘铁勇说在当时镇上所有的工厂里自己的口碑都非常好,有一次老板甚至到了大年三十的那一天都恳求他能不能多留下来干上半天。
“第一年出来的时候就是一块五一天,做到第三年时涨到了三块钱一天,基本上我一到工厂,所有的老板都不希望我离开,短期内我能够掌握工厂里所有的工作环节,并且速度比其他人快一倍。”刘铁勇说这是因为工厂的工业化程度低,产线能力取决于工人的熟练及细致程度,如果能够将某一细小手工环节做一改良并予以规范,就能迅速提高产量并减低不良品率。“这也就是现在工厂里PIE(流程改造)环节,只是当时大家都没有意识罢了。”
十七岁那年刘铁勇利用暑假到深圳打工,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找到一份厨师的工作。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准备早餐,做完后跑到批发市场准备午餐的物料,做完午饭后还要到工地里面帮忙,然后是晚餐,不到十八岁的他一个人负担起四十个成年人一日三餐,每天报酬四元五角。“这些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数字了,这段经历还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了家乡外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刘铁勇已经产生务工经商的想法。
过完暑假刚满十八岁的刘铁勇经过反复思考,上完高中一年级的第一月课程后中止了自己的学业,以成人身份步入社会开始自谋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