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千里足下始 天道酬勤事业兴
由于曾经在深圳打工,刘铁勇知道其周边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所以除老家汕头外,他将深圳市区及下辖福永、龙岗、宝安、福田、观澜等区县也列入他的目标市场。从汕头谷饶到深圳,三百五十余公里路程成为这个年轻创业者的最初商道。
“我需要在每一个乡镇找到当地的家电商品市场,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推销,没有客户所以要逐渐积累。最开始的时候进深圳要入关,我又没有深圳暂住证,遇到查的比较严的时候,还要找个工地躲起来,有的时候就甚至睡在工地上了,第二天接着走。”就这样单枪匹马的刘铁勇整整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后来刘铁勇发现了除家电零售商外,在一些新兴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上,开始出现能够辐射外埠市场的电子产品批发商。离自己老家谷饶镇二十多公里外的峡山镇在九十年代初成为全国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那时候广州、北京很多批发市场都到峡山来进货,而刘铁勇也逐渐开始把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定位在这里。
于是人们可以经常看到在谷饶和峡山的乡间小路上,一名长得壮壮实实,被日头晒得黝黑黝黑的年轻人,每天骑着挂满包裹的单车风雨无阻往返数次。“这些客户购买量比较大但要求都比较急,做贸易生意的谁都不愿意多囤库存,所以我经常是一接到订货电话马上踩上单车送过去,每天都是三四次的样子。”
碰上高峰期,刘铁勇曾经做过三天三夜不睡觉,半夜加班是经常的事情,白天起来还要送货。但是回想起读书的时候口袋里经常性是不超出两毛钱,而现在有时候一天就能挣到一两百块钱,刘铁勇感觉很幸运很自豪,全部的辛苦都被抛之脑后。
为了解决及时送货的问题,二十岁的时候刘铁勇拥有了第一辆国产“建设”牌摩托车,工人数量上升到十二名,耳机生意渐上规模。到二十二岁的时候,刘铁勇将父亲准备好的新房宅基地改建成第一间三百平米的标准厂房,而在外务工的父亲和母亲也被安排过来帮忙生意,家境逐渐好转。
第一次盖起楼房作为厂房是在二十四岁的时候。“第一栋是四层大约八百平米的小楼,我自己住第三层,一、二层办公、生产,当时我想第四层还空着,而工人只有三十多名,什么时候才能把小楼完全利用起来呢。“让刘铁勇没想到的是,还不到十二个月,他又不得不买下比现在厂房面积大两倍土地扩建产房。
当时单纯依赖批发市场的生意模式已经发生变化,通过改变经营模式,刘铁勇逐渐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外埠客户。“一些百货公司、外埠的批发商直接联络,大宗的OEM订单接踵而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规模自然成长。”前后不到四年时间,刘铁勇一口气建起四栋厂房,每栋厂房建筑面积均在2000平米以上,员工规模扩展至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