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发百封信件 没有成功案例的结果是没有客户”
毕业后的两个月,唐未德从广西回到了北京,“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要干点什么”,在这方面老唐说自己很佩服同期清华大学毕业现华旗资讯总裁冯军。“一毕业老冯就直接杀进中关村了,这点狠劲比当时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都强。”
唐未德透露当时的自己仍旧沉浸在一流大学毕业生的光环之中,心里只想着要搞点大的生意,加之自己在校就有做生意的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学校周围的人脉资源,因此很快1996年11月份,挂靠在一家名叫纽曼电子的公司下,唐未德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
到现在老唐都非常感谢自己的母校——北京邮电大学,因为是学校的学术、技术背景让唐未德和他的纽曼从冻土中慢慢成长起来。纽曼选择的第一个业务项目是做录音设备系统,在当时通讯领域大发展的背景下,这个决策显然很明智。
一套录音系统一个月下来也卖不了几套,但是单位产品的利润很好,唐未德在校期间就接触过相关产品。“而当时的呼叫中心、语音信箱又很流行”,因此找了几个在技术方面方面有专长的同学,从录音软件入手,纽曼开始了在录音设备系统方面的研发工作。
其实当初的录音系统在技术方面已经趋于成熟,而市场需求正处于上升期,进而引发不少公司都进入这一领域,而唐未德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公司资质规模不够。
公司成立后整整半年时间,在业务方面没有任何进展,电力行业由于行业壁垒较高,缺乏成功案例和人脉背景的纽曼毫无优势可言。唐未德就拿来电力局的联系资料,一家家把自己业务介绍发过去。“一个月发几百封信件,也有电话询问后续合作机会的,但是一听说纽曼没有成功案例,大部分都婉言谢绝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纽曼得到了参与山东诸城一个电力调度录音项目的机会。这个项目用的设备是当时还很先进的数字电话机。但是做录音行业的公司还没有人会使用数字音频接口。唐未德和同事一起赶到现场调试,这种积极务实的态度和做事扎实的精神感染了客户。
由于在诸城项目的成功实施,纽曼的电力录音系统迅速在青岛、潍坊、烟台等山东地区实现推广。唐未德的第一次创业取得了成功。
遇到行业普遍性问题时 能够解决就拥有了竞争话语权
但是在电力行业市场的成功,并没有让唐未德感到满足,因为他清楚的意识到纽曼在这个行业领域仍旧面临的老问题。“行业门槛高,技术壁垒底,生意模式是构建在丰富的人脉资源之上,而这些是新生的纽曼所不具备的。”唐未德说。考虑到这些问题,从1997开始,纽曼开始第一次的内部转型,而当时风起云涌的寻呼机市场再次被唐未德捕捉到。
呼叫中心大多数都是私人企业,因此比较开放,只要产品技术能够过关就没有问题。当时做交换机录音的企业很多,但是专门做录音系统的公司就那么十几家,相同的产品、差不多的方案纽曼靠什么,只有靠产品,靠价格。
由于之前纽曼一直做电力行业录音,其电话量不大的行业特点限制了纽曼的产品。所以唐未德集中资源希望在研发方面有所突破。整体录音系统中有很大一块硬性成本是是录音卡,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纽曼公司研发出完全可以替代国外进口产品的录音卡。
“一块录音卡可以让我们降低3000元左右的成本,而一套系统至少要使用十片以上,这样下来纽曼公司录音系统的整体成本拥有很大优势。”唐未德说:“当一个行业遇到普遍性问题时,如果你能够解决问题,那么你就拥有竞争的话语权,如果不行,那么只能跟随别人的后边。做出语音卡后,我们就有信心面对一切竞争对手了。”
凭借技术成本优势,到了2001年左右,纽曼已经占据了全国一半的寻呼机市场,公司规模扩展到5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过千万。最为重要的是这时候的纽曼通过对行业系统业务的拓展,积累了自己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重视产品,重视技术也成为唐未德后来转战数码领域的思维基础。
事实上从1999年以后,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力,寻呼市场迅速下滑,纽曼和唐未德被迫重新转入针对电力、公安、交通、保险、安防等对录音系统设备有深度需求的行业中。
寻呼市场的萎缩导致很多企业出局,而成本优势则让纽曼生存了下来,直到现在,纽曼的录音产品已经成为录音设备行业的领头羊。“既然选择做了,做就做到一流”,唐未德在第一次创业中实践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