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随着经济恢复和内生动力平稳增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消费市场。2024年被确定为消费促进年,消费潜力继续得以被挖掘,但竞争同时也在加剧。无论对消费品牌、零售商还是开发运营方来说,“内生”与“内卷”会是一个持续的话题。
消费促进年,各行企业将迎来不同发展新机遇,要脱颖而出,更需要远见卓识。随着零售行业进入 “以人为本”的经营时代,零售企业围绕消费者构建起全新的运营模式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能否提供相应的支付选择成为影响时下消费者购物决策的首要因素。
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使消费者更习惯于全新的支付体验。如今,零售业的支付需求已不再仅限于快速、安全且易于掌握。消费者愈发希望拥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因此零售商不仅需要敏锐洞察支付偏好的变化,还要对变化快速地做出反应,努力满足这一日益增长且影响深远的需求。
对于零售业而言,为消费者尽可能扫除所有购买障碍对实现销售转化至关重要。对此,商家首先要对自己的消费者建立充分的了解,以便为他们购买旅程中的每一个选择点做好准备。支付非常依赖具体消费情境,每一笔交易都可能因其独特性触发消费者对不同支付方式的选择。
对于零售业商家来说,最优支付选项即最流行的支付方式。
Worldpay《未来消费者报告》在2023年调研了含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5个国家市场的消费者,并基于他们不同的消费及支付偏好,将其分为6种类型。通过数据发现,不论是热衷购物的“剁手党”,或是有明确购物目标的“目标型消费者”,还是只购物基础所需的“基础型消费者”,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数字钱包及信用卡支付,是他们的首选支付方式。
大多数零售商家的支付矩阵搭建都是从布局银行卡开始的。根据Worldpay最新《全球支付报告》数据显示,虽然银行卡在许多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2023年,其在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中的占比降至约三成(信用卡占22%,借记卡占12%,预付卡占1%)。与此同时,2023年数字钱包在线上渠道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的50%。账户对账户(A2A)支付和先买后付(BNPL)支付方式则分别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的7%和5%。
能否提供消费者青睐的支付方式成为零售商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支付成为赢得和留住客户的
重要一环。69%的消费者表明在选择零售商时,消费便利性及良好的消费体验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消费体验不仅指向前期选品和服务态度,还包括支付这一末梢环节。BaymardInstitute的数据显示,2023年,有11%的美国网购者因没有找到偏好的支付方式而放弃购买。支付体验对完成销售甚至增加购买量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一点在电子商务领域早已达成共识。
其实线下销售点的支付现状也呈现出了相同的趋势,消费者对于支付方式的选择愈发多样化、个性化,例如像先买后付(BNPL)这样的本地支付方式正越来越受到欢迎。先买后付(BNPL)无疑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不同价位、不同零售产品的普遍选择。据《未来消费者报告》调查显示,21%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去年在零售中至少使用过一次先买后付(BNPL),其中27-35岁的人占比为30%。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市场,近期一年一度的“618”是各大电商平台的“焦点时刻”,也是观察零售消费趋势变化的重要窗口。尤其为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如今的“618”不仅是“网购节”的代名词,更呈现出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必然趋势。
因此,全渠道方式对于满足消费者的选择同样变得至关重要。线上电商平台应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如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同时加强与线下实体的联动,比如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线下活动线上直播购物等模式,更可结合具体节日推出专属优惠、订阅等福利,实现全渠道服务与体验的无缝衔接。根据Worldpay调查数据,消费者平均通过三个或更多的支付渠道进行购买。为消费者的购物旅程提供更优的支付支持有助于打造更卓越的用户体验,从而实现对销售量和忠诚度的提升。据《未来消费者报告》称,68%的消费者相信完美融合的全渠道购物体验在未来将变得尤其重要,这更加点明了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与消费者充分联系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变得更加谨慎和深思熟虑,零售商需要适时评估他们在客户旅程的不同节点
为消费者提供的选择,并确保每次交互都有利于提高忠诚度、引入新产品并创造追加销售机会。Worldpay中国区总经理施南飞表示:“如今,消费者对于消费体验的灵活性具有很高的期望。提供多样化的支付选择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这对于让精明的消费者保持忠诚至关重要。此外,人们在不同地区、不同消费领域对支付方式的选择和偏好都不尽相同,作为全球领先的支付解决方案服务商,Worldpay将继续围绕相关场景不断创新迭代,为消费者营造更加愉悦的支付体验,助力行业及各商户伙伴在当下和未来,自如应对支付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支付革新驱动消费新增长,个性化支付开启零售企业发展新机遇https://news.zol.com.cn/878/878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