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厂商,城外开荒
经历了成长过程的艰难蜕变,具有大企业思路的联想、方正不再只埋头吃着碗里的,锅里和田里的也时时被他们惦记着。城外开荒,成了他们共同的理想。
最近一系列的迹象明确表现了国内PC老大——联想2002年的雄心壮志。
不久前,联想与厦华携手进军手机市场。随后,联想迫不及待地以现金港币5500万元及联想现有IT咨询业注入汉普,从而拥有汉普的51%权益,力图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管理咨询与IT服务公司。而接过联想帅印的杨元庆,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联想向IT服务转型”的方向。
方正,一个校办企业,在市场的运作过程中,却没表现出半点“书呆子气”。
当前,方正电脑的产品已囊括了家用电脑、商用电脑、笔记本、服务器。在英特尔推出移动P4处理器时,方正电脑同步推出了该配制的笔记本电脑,又抢占了今年笔记本热潮的风头。
现在方正电脑又看到了其他数字产品的好前景,开始规划起更多的业务来。不管是推出风行掌上电脑,还是准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研发国有品牌的数码相机,方正在向数字时代的全线产品进军。
对于企业的迅速扩张,三星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评论:“技术与产品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对一个要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产品的多元化固然是好事,但均衡企业的产业结构,其中将有更大的风险。”
家电厂商,攻城受挫
近年,在家电市场经过一翻搏杀后,部分厂商开始打起PC主意。但现在看来,他们的这局牌打的多少有些失意。
最近,海尔传出消息,2002年将电脑产品生产外包给其他电脑制造商,彻底取消生产环节。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TCL电脑也发布了亏损报告。
虽然PC生产采用OEM方式在IT业界很普遍,但这基本上都是国外巨头的成熟做法。国内厂商则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采用这一模式,因此,海尔PC采用OEM方式还是令业界大吃一惊。对此,海尔的解释是经过2001年年底的调整,公司已经把企业发展的重心转向品牌化经营,海尔电脑将从电脑制造商向品牌商转型。
去年的这个时候,海尔电脑的市场形式颇为喜人,2002年的销售量达到20万台,大大超出了公司的预期。于是,海尔雄心勃勃地把2002年的销售目标锁定为50万台。TCL更是在去年早春凭借P4电脑在市场上风光了一把。虽然2001年IT普遍不景气,但是仅仅在一年后,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如此的反差却是业内人士始料未及的。
不过,海尔并没像外界所传,要全面退出IT。据说,海尔电脑正苦练“内功”,今年将加大笔记本市场的开拓力度,对此,还成立了笔记本电脑产品部,并吸收一些成熟的专业笔记本经销商拓展产品渠道。
看来,今年PC市场中倍受青睐的笔记本电脑,在家电巨头海尔面前也得到了同样的关爱。不过,对于欲摆脱PC颓势的海尔来说,笔记本电脑最终能成为其在IT领域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吗?
二线厂商,城内闲逛
与一线厂商的拼命突围相比,当前二线厂商还处于城内打天下的状态。对他们来说,城内足够的养料与别人代替不了的优越位置,现在似乎还没有冲出围城的必要。
从产品策略和对市场的理解分析,恒生电脑应属这座城内较具代表性的PC厂商。
恒生电脑总经理孙文超对记者说:“在对待产品方面,我们坚持‘专注才能独步’的原则。金恒生是做PC起家的,所以我们坚持把PC做到一定市场份额,然后再考虑其他产品。但在坚持专一的同时,我们往往也在忍受着舍弃的痛苦和众多的诱惑。因为市场的产品变化很快,比如有些新的产品或过渡性产品,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但有时这些产品的市场存活期很短。而从为用户提供长期实用的产品角度出发,必须坚持舍弃原则。”
在PC市场利润见薄的大环境下,恒生电脑并没感到生存空间变小。坚持不打价格战,在市场上确实赢得了一些人的青睐。据了解,在去年PC市场大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恒生电脑寒假市场消费类产品突破2万台,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加30%,稳居北京地区前三位。而去年恒生电脑全年的销售额增长160%。
意识上的差异,反映在做事方法或结果上,它会彰显出更大的差异化。随着市场风标的不断变化,PC这座围城里内外生活的主角肯定也会不停地变换。本报记者李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