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期间,由国家数据局主办,国家信息中心承办,华为公司协办的“智慧城市国际合作分论坛——未来城市·数智共赢:智慧城市市长国际论坛”于30日顺利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文斌,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等领导嘉宾出席。
会上,华为云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发表《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共启AICITY新未来》主题演讲。黄瑾表示,智能化已成为确定性发展趋势,云和AI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和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华为云通过持续创新,从“一城一云”到“一城一云一模型”,再到“AICITY”,助力众多城市实现从“政务云”到“城市云”的数智升级。
华为云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
云上跃迁,迈向智能世界2030
随着全球迈向深度智能化时代,AI成为重塑世界的核心力量。黄瑾分析,预计到2030年,云和智能将无处不在。届时,约有30亿智能设备端侧算力上云,15亿企业员工将拥有自己的智能助手,80%的企业应用将基于AI开发或重构。
在这一浪潮中,作为全球政务云市场领跑者,华为云累计服务超过800个政务云项目,连续7年蝉联国内政务云市场份额第一。基于华为城市数字化合伙人战略,华为云从“政务云”到“城市云”,已在全国160多个城市建立城市云运营中心,通过开放华为的技术、品牌、生态,提供全周期、属地化的运营和运维服务。
面向城市AI场景,华为云持续推动城市应用、行业应用及市民体验三大维度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体验。盘古大模型深度赋能城市管理,让城市事件秒级发现;AI+低空经济、城市等场景深度融合,让生产与管理效率倍增;多模态大模型让衣、食、住、行每个环节都更便捷、更具幸福感。
AICITY体系化创新,城市内核迎智能化升级
黄瑾指出,当前AI发展正处于从“通过逻辑推理答复问题”向“通过Agent自主使用工具解决问题”过渡阶段,对应到城市的AICITY进程,将带来城市数字体系化创新。
传统终端将走向全面智能。云手机、云PC、AI眼镜、无人机、具身智能等新型终端设备涌现,云-网-端协同架构持续创新,带来更智能、更创新的体验。
新算力基础设施将走向“东数西算节点优先采用+城市本地算力按需部署”。华为云在贵安、乌兰察布、芜湖建立大型AI算力中心,充分发挥西部云上大AI算力集群优势,可提供高稳定、高性能、高弹性的算力支持。
数据基础设施要支撑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华为云全面升级DataArts数据治理生产线,提供AI和大数据融合引擎、数据开发治理等服务,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更进一步构建知识管理及价值释放的能力。
城市模型将聚合基础模型和行业模型。华为云以盘古大模型为基座,结合政务、矿山、交通、汽车、医药等垂直场景,通过融合行业知识和大模型能力,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围绕根技术,建设百花齐放的城市AI开放生态。华为云通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开放华为云学堂2000+在线课程,面向高校及开发者赋能、打造圈层生态,目前已累计培训高校14.7万人及200万+开发者。联合超8000家云商店店家上架12000余款商品,原生孵化适配超过50款大模型应用,实现全球生态能力共享。
让城市政务服务更高效,城市治理更智能,大模型赋能城市产业智能化升级
一直以来,华为云致力于深耕政务云市场与行业垂直市场,以AI能力赋能伙伴,共同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
在政务领域,深圳福田基于实景三维建模+BIM,打造孪生城市;上海依托华为云构建全流程数据要素流通平台,让公共数据“可信、可控、可证”。在产业端,湖南湘钢基于盘古大模型提高温度预测精度,每年降本200万+;贵州文旅的旅游助手“黄小西”具备深度思考能力,可实现景点、美食、行程的智能规划。
黄瑾表示,华为云将坚持技术扎根,通过算力、数据、模型、场景的创新,携手全球客户与生态伙伴共筑AICITY云上美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