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手机通话费用是否会有明显降低?行业专家表示,移动通信费用应立即下调,使成本与收费形成正比,以利产业的长期发展。
社科院专家张昕竹表示,手机通话费应立即下调,越快越好。他预测,今年移动通信收费一定会有明显降低。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成本已大大降低,而收费还是居高不下。目前的收费标准已经明显背离成本。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信息产业部早在2000年末就考虑过降低手机话费。但消息传出,在港上市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股票大幅跳水,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使得两公司几日之内市值蒸发数百亿。为救市才表示手机话费在2002年之前不会有调整,两家公司的股票随即得以回升。
时间又过了一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实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如果此时还要继续人为地维持高话费无异于“杀贫济富”——牺牲国内广大手机用户的利益去维护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张昕竹说,这实际上构成了财富从消费者手中向运营商的转移。他表示两家公司已经长大了,政府不应过度保护。
手机话费太高是大多数用户每月交费时都会发出的感叹。手机通话费普遍占到消费者月平均收入的10%以上,年轻人这个比例会更高。张昕竹表示这种现象是扭曲的。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扬培芳也赞同降价的观点。他说手机应尽快覆盖尽量多的用户。大量的用户可以进一步降低无线通讯的成本。有了消费者普遍接受的资费,手机其实可以形成固定电话的有力竞争对手。他表示目前的手机收费已远远高于成本,成本与价格是背离的。对于收费具体如何降,两位专家表示不会简单地实行单向收费。最简单的方法是接收和拨打费用同时下调,例如由现在的每分钟0.40元降为每分钟0.30元。
另一种方法是缩小计费单位,如由现在的每分钟计费改为每六秒计费。这样无论接和打都可以节约很多费用。目前固定电话的长途在采取这种计费单位。
第三种可能的方案是单向收费,即接收电话不收费,但主叫费用会适当上涨。由于大多数用户的手机是接电话多过打电话,所以平均话费会有所下降。
但这其中又可能牵扯整个结算系统的技术改造问题。如果手机接电话不收费,那么很多移动用户就会多接少打。移动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会上升,但收入会下降。那些平时总是关机的用户也会把手机打开,只接不打,从而使移动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大幅上升。为了补偿损失,移动运营商会向用固定电话拨打手机的用户收取比现在高的结算费用。因此用固定电话拨打手机费用会上升。这其中会涉及比较复杂的设备改造以及多个运营商之间的互相结算。
专家表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降低费用是势在必行的。中国目前已有1.45亿手机用户,普及率仅为11%。而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已近50%。能负担目前手机费用的用户大部分已经买了手机,余下的潜在用户则对价格更为敏感。如果费用没有明显降低,那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很难保持高的用户增长率。
其实在很多省市,两家移动运营商为了争取客户,早已悄悄降低了费用。有些地方推出了公司网,就是在一个公司内部,员工之间互相拨打手机只收取每分钟0.10元或0.20元的费用;还有的叫亲情网,就是在一个家庭或一群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拨打手机也收取相当低的费用。这种公司网或者亲情网可以“广而大之”覆盖整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