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政协委员卜仲宽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把脉电信业,发出了“电话收费以秒计算何日梦想成真”的呼吁;两年后,这位委员再次秉笔直书,建议有关部门调整电信资费,别再玩“明降暗升”的游戏。
2001年3月1日,有关部门对电信资费进行结构性调整,将计费单位时间改为了“6秒”。计费时间从分钟降低到6秒,方案实施了一年,这个办法是否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电信资费去年3月调整,初看让人觉得电话费好像降了,但老百姓尤其是城镇地区的百姓却感到资费有增无减。”卜仲宽委员说,“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普通百姓,对价格最为敏感。去年电话初装费取消后,虽然我国新增电话用户1951万,增幅超过13%,但市话费以6秒计费后同期话费却下降了1.29%。这一现象说明人们已经不敢轻易打市话,即使打每次也是“长话短说”。
“尽管中国电信各运营商的服务质量有所改善,但是百姓对电信业的意见仍然比较多。”医药卫生界的方廷钰委员建议,“今后电话费调整也应举行听证会,和老百姓多沟通。”
卜仲宽委员算了几笔帐:国内长途取消了双休日和国家假日的半费优惠;晚间电话原来是晚上10时到次日凌晨7时半价,现在是24时以后半价;老百姓使用最多的市话,原来是每3分钟0.18元,现在3分钟仍是0.18元,以后通话时间每增加一分钟,话费0.09元,而6分钟后上升到每分钟0.11元,打一个9分钟市话,由原来的0.54元涨到0.72元,如果打一小时,话费则由每小时3.6元涨到5.31元,涨幅近50%,也就是说打电话越多,收费越多,实际上起到了限制消费的作用。
中国电信去年还取消了21时至7时和节假日长途电话的折扣优惠。对此,两位政协委员提出了质疑。
“节假日打电话的人本来就少,应该鼓励打电话,为何却取消了优惠措施?服务业应该鼓励消费,打电话越多,应该越优惠,薄利多销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中国电信部门的一些调整有违常规,一般人想不通。”今年“两会”上,卜仲宽委员又一次带来了建议电信资费调整的提案。
“应该鼓励长话长说,恢复21时至7时和节假日长话优惠,推动大学生和民工的电话消费,同时调整一切不合理的收费行为,规范IP卡价格,尽快解决手机单向收费问题,推行包月制、服务套餐、资费套餐等多种收费方式。”方廷钰委员说。
“市话收费标准急需下调,双休日、假日的长途电话收半费的规定应该恢复,这样既方便老百姓打电话,又能充分利用电信部门的资源。”卜仲宽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认真加以研究,完善电信资费调整办法,努力与国际通信业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