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音频技术,能够在不佩戴耳机的情况下,实现个人音频体验,同时不影响周围的人。
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声学教授 Yun Jing 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案,创造出被称为“可听区域”的无形音频空间。在这一技术下,声音仅能在特定位置被清晰听见,离开该位置则无法接收到音频内容。
这项技术基于超声波和声学超表面(acoustic metasurfaces)实现。声学超表面是一种能够将声音导向特定方向的小型装置。研究人员通过操控两条沿不同路径传播并在某一点交汇的超声波束,使声音只在交汇点处被听见。而单独的一束超声波本身是无法被听见的。
这项技术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适用的音频频率范围较广,涵盖从 125 Hz 到 4 kHz 的声音,这基本覆盖了人类日常交流所涉及的频率范围。即使在声音容易反射的室内环境中,该系统依然表现出色。此外,该设备结构紧凑,整体尺寸约为 16 厘米,大小接近一个铅笔盒。
目前,该技术可在大约一米的距离内实现约 60 分贝的声音输出,相当于正常交谈的音量。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提升超声波的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加音频的传播距离和音量。
研究论文已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科学家研发新型音频技术,实现个人沉浸式听觉体验https://news.zol.com.cn/1016/1016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