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2日,第56届世界地球日来临,主题为“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地球”(OurPower,OurPlanet),旨在呼吁全球携手应对环境挑战,推动地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1]惠普作为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公司战略的科技企业,一直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投身生态保护,公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项目的最新进展,开展“地球一小时”办公熄灯行动、组织员工慈善健走与废旧耗材回收、倡导关注环境变化。在中国,惠普加速绿色转型,以“恢复、保护及负责任管理”为核心,构建可持续森林生态体系。通过科学造林、FSC森林管理认证、ES认证推广及濒危物种栖息地修复,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提升可持续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惠普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庄正松表示:“当下,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生态保护已刻不容缓。惠普作为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长久以来,始终把可持续发展列为核心战略,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是惠普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惠普将继续携手生态合作伙伴,推动科学、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引领上下游合作伙伴,为全行业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低碳环保探索方面树立典范,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可持续未来。”
惠普携手合作伙伴,为地球森林共筑绿色未来
惠普深知,达成森林友好的未来,离不开长远且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多年来,惠普立足全球,以造林修复森林生态,借可持续管理让绿色扎根,谋求长远生态效益,守护森林生态。
2019年9月,惠普携手WWF启动“惠普可持续森林合作计划”,旨在为全球森林恢复、保护和优化管理出力。惠普计划到2030年,抵消惠普产品及打印服务中非惠普纸张使用导致的森林砍伐。[2]双方于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和秘鲁等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行动,至今已累计守护超50万英亩林地。[3]
3月22日,“2025地球一小时”中国主场城市活动在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惠普受邀参展,展示了其与WWF过去5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成果。现场,惠普携手FSC中国,向公众科普FSC认证和ES认证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倡导优先选择认证产品、减少浪费、支持回收、参与护林等行动,助力可持续森林管理。惠普不仅帮助森林管理者提升可持续经营水平,推动更多林场获得FSC和ES认证,还向消费者传播负责任消费理念,鼓励大家选择可持续来源产品,让每一次消费选择成为呵护地球的力量。
在森林管理方面,惠普与WWF合作推进可持续森林管理,已助力中国四川、云南、福建、浙江的123,018公顷森林完成可持续认证与管理提升。[4]在福建,双方推动南平、三明、龙岩、泉州四个林业区域获得FSC认证,保护了当地森林生态、水源安全和文化遗产。目前,福建约62,600公顷森林在惠普与WWF帮助下获FSC认证。[5]
图: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
在生态修复方面,惠普携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持续扩大河北丰宁樟子松林地面积。截至目前,已完成375.5亩造林,种植41,169棵樟子松,为太行山脉生态保护修复贡献力量。预计2025年再植6,600棵,届时项目面积将达435.5亩,樟子松总数增至47,769棵。[6]成年樟子松能提供生态保护空间,涵养水源、减缓水土流失,为灌木丛、鸟类及昆虫提供理想的栖息与繁衍地。
图:惠普在河北丰宁地区种植的樟子松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惠普与WWF开展“亚洲象栖息地修复”项目,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设500亩亚洲象栖息地恢复示范区。通过优化种植、建设人工硝塘、社区宣传教育,为亚洲象提供食物、水源和庇护所,提升栖息地质量。截至2024年8月,示范区域已种植40,214棵亚洲象喜食植物,常有野生动物出没。
惠普投身绿色行动:熄灯、健走与耗材回收,共筑可持续未来
每一次微小改变,都可能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球科技企业,惠普在“2025地球一小时”积极响应绿色号召。活动当日,中国惠普总部及各地多处办公场所同时熄灯一小时,通过实际行动降低能源消耗。惠普借此呼吁员工养成节能减排、绿色办公的习惯,共同探索如何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降低碳足迹,为全球气候行动助力。
此外,惠普将志愿活动融入员工日常,倡导全员以实际行动践行“零碳地球”理念,拥抱低碳生活。4月19日,惠普组织员工参加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的2025年“为爱而走”慈善健走活动。该活动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开展14届,是北京地区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大的大型体育公益项目。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中国惠普正式启动“绿动地球,惠收未来”耗材环保回收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图:惠普绿动地球日耗材回收活动海报
信息来源:世界地球日官网
Reforestation More than just planting trees
数据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数据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数据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数据来源:中国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