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发,教培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这些年一直都在提倡,学生的课业总量和时长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学校的作业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但减轻的同时并不意味家长的松懈,课后教育“大战”一触即发。
现在,大多学生课后辅导班已被排得满满当当,从周一到周五的课后到周六日,从文化课到才艺课,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类培训班也举办得如火如荼。
在培训班变得风靡之时,其质量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培训机构缺乏资质,管理模式混乱,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教材不符规范,借机敛财,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也在不断敲击着教培行业,为教培行业提出新思考。
培训机构资质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小公司中无证营业上岗的现象比比皆是。管理模式上面,普遍来说,存在层级模糊,一人多职,老师兼有推销人员的职责。师资上,教师无证上岗,学历水平不等。培训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符,存在低于或高于各年级课程对应水平的情况。还有机构声称的“不过包退款”考试协议班,中途退课会被扣下高昂的“课时损失费”,退款困难重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到钱,机构在此很想要拢一笔钱。还有的培训班声称为某学校的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勾连牟利,这些乱象一直难以避免。
除此之外,税收问题也一直存在,课外机构在租用的民房,学校附近的空闲房屋办学,借此机会逃过税收,违反了全日制以外的教育和培训若是以盈利为目的也必须依法纳税这一条规定。
这次《意见》下发也是对机构的整治,教育机构在进行自身改善的同时,学生也应在校外培训中获得高质量高营养的内容,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育机构,在课外机构中恶补狂补,忽视课堂教育。课外机构只能起到“辅食”作用,“主食”更要注重。
近年来,教育机构数量急速增长,成了学生们的第二个课堂,有对学校常规教育体系形成打压态势,破坏了教育体系。
对学生来说,几乎成天连轴转的节奏使他们失去了社交业余时间,健康和心理问题也随之显现。据调查显示,中国近视率仅次于日本,排名世界第二。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中国近10%学生为高度近视。学生近视问题也影响到了刑侦类,飞行类,航海船舶类等专业的招生,这些专业的招生也变得越来越难。由于学业引发的抑郁情绪层出不穷,自伤,自残,自杀现象时有出现。
《意见》的贯彻执行是一项长远之计,不管是学校的提升改善,还是机构的整治实行,都需要把握好主次矛盾,紧紧抓住主线,权衡学校教育与机构教育。“双减”意见的下发也给改革提供了契机,各部门从此入手,强化执行措施,直插问题根本。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双减”:学校与机构教育权衡中的沉思https://news.zol.com.cn/773/773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