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四年前那个“现在买电脑,马上后悔!5月NOVA百脑汇惊喜价”的广告吗?
正是因为这个广告,开业仅一周的百脑汇,被法院判为采用了不正当竞争手段,需向15家中关村企业赔偿55万元。
百脑汇遭遇迎头一棒,但资方NOVA(台湾登峰国际有限公司),台湾第一家大型IT卖场的创建者,并没有就此“认栽”。
十天前,中关村科技旗下的中关村建设与NOVA及全球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仲量联行(JonesLangLaSalle)签约,NOVA接掌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的IT商场经营。此前,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曾以13万元/平方米的“天价”轰动京城。
“这是NOVA重返内地的一个重要标志。”NOVA董事长钟琼亮说,此话颇有“一雪前耻”的味道。
铩羽而归
1996年,NOVA在台湾建立第一家大型IT卖场“NOVA电脑广场”,将传统IT经营变成了“电脑百货公司”。据称,台湾地区每销售100台电脑,至少有30台是从NOVA电脑卖场卖出去的。NOVA电脑卖场月销售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占台湾本地电脑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强。当时有句话可以看出卖场的定位:“有两种人最爱往NOVA跑,一种是最不懂电脑的人,一种是最懂电脑的人。”
同一年,由“康师傅”———顶新集团牵头,邀请NOVA董事长钟琼亮到中关村参观。。当时,在中关村走了一趟的钟琼亮为前所未见的巨大场地和内地快速发展的IT市场怦然心动,遂于1997年8月开始与顶新联手,投资筹备北京百脑汇IT卖场。
1998年5月,上海百脑汇市场率先开业。一个月后,北京百脑汇开张。开业初,对百脑汇持怀疑态度的大有人在,因为当时中关村已是公认的大陆第一电脑集散地,有品牌优势,更有地利之便,NOVA把场地选在中关村的大对角,似乎失了“地利”,而且不占“人和”。但有传言说,钟琼亮对中关村不以为然,号称要“为内地引进新的电脑消费观念”。
时任顶新总裁助理、现任NOVA副总裁的傅峰林对此解释道:“第一,当时中关村没有那么大的现成地盘;第二,NOVA不想与中关村当时已有的电子市场正面为敌;第三,NOVA想为中关村电子市场的租户在东边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刚开设百脑汇的NOVA对内地IT卖场野心勃勃,计划1998年先在上海、广州建立分店,1999年以京、沪、穗为中心,向外辐射到沈阳、南京、武汉、厦门等地,扩大到15~20个点,2000年在内地拥有50家NOVA分店。但这个计划蓝图,最后并没有如期变为现实。
那场广告词官司是原因之一,傅峰林说,当时确实不想与中关村厂商为敌,只是“没料到台湾和内地的接受程度有这么大的差别,在台湾,厂商宣传无所不用其极,对于再大的噱头消费者都早就见惯不怪了。”
撤资是蓝图最终未成现实的真实原因。1998年7月,内地媒体传出消息:由于资方产生矛盾,NOVA从百脑汇撤股,NOVA从北京可口可乐公司挖来的总经理郭阳道离职。8月20日,NOVA收回商标使用权。当时给公众的印象是,NOVA有可能将从内地电脑市场上消失。
再度出击
四年后的今天,傅峰林回忆道,当时媒体报道有失实之处。NOVA撤资的主要原因是在台筹备上市。当时,受李登辉“戒急用忍”政策影响,台湾公司挂牌上市前在内地的投资不得超过股本的20%,正准备上市的NOVA当时在内地的投入却已超过40%,所以不得不和顶新商量撤资回台,筹备上市。
而且,傅认为,1998年从NOVA入驻百脑汇时受到中关村500多户商家抵制,到NOVA撤出时只剩7家继续“敌视”NOVA,本身就是NOVA“帮助中关村开辟第二战场”的想法得到了理解和认同。
NOVA回台四年间,内地的业务基本上没大规模展开,傅峰林将之归因于台湾政治环境的影响。但随着两岸局势的缓和,台湾企业生存的需要,NOVA再度出击。
此次接手的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整体占地20万平方米,共27层,IT卖场占其中的一至八层,面积7.5万平方米。整个中心将于2003年底完工,卖场预计2004年三四月开业,建成后将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IT卖场,据NOVA称,作为独幢式IT卖场,它足可称得上“全球最大”。
按NOVA的规划,中心二、三、四层是电子零配件柜台,五、八层是餐饮、娱乐中心,六、七层将设为虚拟空间、体验中心及大型交易平台,一层大厅则暂不发售,将作为世界IT前100强公司的展示空间,项目负责人曾表示:“没有5000万进不了一层。”
目前,NOVA已谈妥武汉、上海、成都、北京、福州等各大IT卖场,厦门卖场也正在敲定中,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是NOVA谈妥的第四个卖场,此前谈妥的卖场中,武汉的NOVAeMALL卖场将于今年9月开业,该卖场位于武汉前进路老电子一条街,占地8000平方米。
而在NOVA的内地计划表上还列着这样一串日程:2003.7,成都市人民南路NOVA@世界(20000平方米);2003.9,上海市徐家汇NOVA(14000平方米)登台亮相;2003.12,北京中关村科贸中心之全
球最大IT广场NOVA科贸王(75000平方米)……
新鏖战揭幕
中国IT卖场经营之路,对于NOVA来说,并非像其描述的那么一马平川。
位于华南深圳的赛格电子广场曾被NOVA董事长钟琼亮认为是最强劲的对手。赛格不但是电脑组装市场的集散地,而且四楼有数百个品牌的专卖店,其品牌聚集度之广,台湾没有任何IT市场可与之相比。
按钟的说法,目前内地IT卖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NOVA经营模式相近的卖场,以一般消费者为对象,对卖场进行专业的门市装潢和包装行销,比如赛博和百脑汇。另一种是结合批发式的IT卖场,其销售对象还包括配销商,赛格就是典型例子。
除NOVA外,太电、威盛、神通等经营商也重新部署了北上内地计划,再加上现在上海百脑汇的经营者蓝天集团,以及数月来积极在西安、南昌等地以并购门市方式扩点的鸿海集团,抢地盘的商家甚众,一场内地IT卖场的台湾厂商鏖战即将揭幕。
据称,台湾的神通集团在内地的营销计划将由前几年较低调的联强国际打头阵,今年将在内地成立三个物流运筹中心。威盛则已在内地布局四年,近期预备投资香港建达公司,再转投资内地的蓝德公司,持股六成以上,进行IT周边产品的销售。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2005年资讯科技产品全部降为零关税,台湾业者早已盯准了这次机会,认为这是台湾业者和内地经销商“在同一个条件下竞争的新起跑点”。
尽管如此,无论是中关村建设,还是中关村科贸中心行销商张力公司,都对NOVA充满信心。NOVA在台湾是靠经营招数百出而出名。在台湾卖场,NOVA包办销售前后的促销活动,卖场天天有价格便宜的特卖品。NOVA还为顾客提供免费培训,每个NOVA信息广场有9个培训教室,400台电脑,每天可培训4500~4800人。NOVA的DIY教室请著名板卡商、玩家教用户组装电脑。NOVA甚至贷款给想买电脑,但手头又有些拮据的客户,并且统一进行专业售后服务,店家只需负责销售,顾客绝无后顾之忧。傅峰林说,NOVA这次要将这些招数悉数用到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上。
而最见NOVA真功的是,这些活动并不是自己出资,而是说服厂家赞助的。最初Compaq、IBM、Apple等大户都不愿意来,但后来都抢着上———因为Nova把他们的对手请去了。
NOVA的优势不止于此,还在于顶新集团在场地、人员、公关方面的众多帮助,这次能拿到中关村科贸中心的经营权,据中心工作人员透露,多亏中心行销商张力公司老总叶条辉的大力举荐。叶曾是台湾房地产界红极一时的人物,在台时就与NOVA熟识。而惠普IPG集团副总裁邱秋良也在公开场合对NOVA大加赞赏。
据傅估计,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2004年开业后,第一年的营业额将达约150亿人民币。而NOVA此次以席卷之势重回内地,目的不止于此,而是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能成为亚太区最大的IT产品通路商”。这个目标似乎比NOVA当年的计划更张狂,作为NOVA在内地的旗舰,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的未来到底将会是台湾NOVAIT广场,还是北京百脑汇?这个谜底无疑更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