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卖东西的都有'托儿',……,卖袜子的有'袜子托儿',……,我就是那'饭托儿'",这段经典台词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吧。确实,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作"托儿"的人,比如,曾被电视曝光的在街上推销电动刮胡刀的三人互相作"托儿"的闹剧,还有许多骗术中的看似可靠的人都是"骗托儿"。不过不管是哪种"托儿"好像总离不了"欺骗"这个词,好的东西应该不需要依靠这样的计量,反过来,凡是有"托儿"出现的场合都不会给人什么好的感觉,多数人会投来不信任和蔑视的目光。
在中关村每周甚至是几天就有一次比较大型的活动,主办者不论是经销商还是厂商都期待着有良好的经济效应和一定的轰动效应。在中关村做的这些活动养活了很多人,像那些经常出现在各种活动中的演员、模特、主持人,还有那些承办活动的公关公司。除了上面的这些熟悉面孔,还有许多观看者也是很面熟,每次有活动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难道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活动托儿"?
只要一有活动就会出现在现场的笔者,每当见到舞台下热情答题和那些高举双手等待主持人抛礼物的人们就会疑惑,这活动的景象究竟是真的热闹还是一种假繁荣?常常会在活动的舞台下发现每次必到的人,有很多孩子,还有对活动推出的产品本身根本不感兴趣的群众,每当有礼物发放或是有热歌劲舞时,人会越聚越多,而真的掏钱买产品的却寥寥无几。一些老资格的"村里人"告诉我,这些群众和孩子是知道有活动就会有礼物,于是才来捧场,并不是组织者特意请来的"托儿"。对于这样的假繁荣,有的组织者表示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而有的组织者认为这样的效果正是他们的意图所在,毕竟假繁荣和真冷清还是前者好一点的,起码当媒体拍照片时还能看到踊跃的景象。于是这些本无意当"托儿"的人们实际上真的当了一把"活动托儿"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