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这个题目,心中似有一种涌动的情绪,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一旦这些千丝万缕的情绪转换成了文字或者语言,便都化成了某种可笑的纷乱而丧失了原有的锋利。我只是担心那些曾经被漠视着的人们,担心他们面前的路还有多长。罢市——这个对我来说并不熟悉的词汇竟然真切并且直观的进入我视线的时候,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惊。这一切就发生在IT人心目中圣地般的中关村,我该怎样去进行这样的报道?又该怎样去安抚那些在中关村中活着的人们?我又能给他们怎样的帮助?我具有质疑中关村的权利和能力么?我都不知道。我只能用那些最为原始的记录和事实去求证我所想表达的东西。我不想矫情也并不一厢情愿,这类的问题发生了不是一次两次,中关村的激情在萎缩,我们的产业在徘徊,当这一切都明显的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如果我们仍然不停的盲目粉饰中关村的前景,那么我不敢面对我所服务的这个行业,也不敢面对接受我们采访的这些商户。我们力求把这篇报道写得深入、全面,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报道的读者,或者真正关心中关村命运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那种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担忧。批评并非我们的本意,对于中关村我们更多的感情是感激和希望她走好走远,批评是唯一能做的事情,毕竟我们只是记者而非决策层的重量级人物。这些感性的文字只能表达我们对中关村这片热土的关爱,因为这里曾经是那么的的充满活力,请不要让中关村成为一种回忆。 ——题记
引子:
在和同事开始对中关村几大电子市场进行采访之前,记者接到了一位朋友的电话,她是一个四川姑娘,一个在中关村做了近4年生意的普通柜台经销商,她告诉我,她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她前几天被骗了,自己这几年的积蓄一下全部化为乌有,现在她兜里只够一张火车票钱和当月应该支付给房东的房租,她不想再从头开始,她烦了……她最后问我,“中关村,你让我拿什么爱你?”我无法回答。她虽然走了,但中关村并不会因为她的离去而改变什么,在这里,每天还都会有小企业倒闭,每天也还都会有新的公司开张,每天市场里的经销商之间该赊帐还是赊帐,该打条扎货还是打条扎货……
从中关村电子市场的几次风波谈起
2000年8月 太平洋电脑城三层近百家商户因为租金问题全体罢市……
2001年10月 新开业不久的硅谷南区电子市场因为租金及物业问题全体商户罢市……
2002年6月,海龙对面的中关村科技大厦招租,几百个商户冒雨排队一夜抢号……
2002年6月,赛博集团挺进中关村……
2002年7月,刚刚开业的金五星电子市场因租期等问题,电子市场物业与商户产生纠纷
2002年7月,硅谷电子市场因为要求商户交纳2年半的租金又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
2003年5月,建筑规模近1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并号称中关村第二代电子市场的鼎好电子商城将会开业。
2004年、2005年……中关村将?
罢市、纠纷,开业……这些字眼就如同摩尔定律一样,定期会出现在中关村。记得2000年8月太平洋电脑城因为租金问题造成三层全体商户罢市之后,时过1年,这一慕就又在硅谷南区重演,当时,很多商户为了向市场要个说法,大家几天几夜都不离开,吃饭都是轮换着去……无奈,最后这场风波以硅谷南区停业而告终。可是这些纠纷、问题还没有让人们来得及冷静地思考一下。金五星开业了,中关村科贸大厦招租,赛博集团挺进来了,鼎好将要封顶了……眼前的中关村又在热闹和喧嚣中告诉我们形势一片大好,那些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再次被忽略了。
进入2002年,由于几个新建科技市场将要开业,中关村显得尤为热闹,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就以中关村科贸大厦来说,三层一个5.9平方米的柜台售价竟然高达42万元,据记者了解,开盘的当天,很多票贩子手里的一个号就能卖上几万元,排队的人都在怀疑售楼公司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明明有好位置,却告诉你卖完了,然后要高价或给关系户……如果用新楼盘地皮、柜台还有炒一炒的价值这种理由可以搪塞过去的话,那么硅谷电脑城7月9日的一纸通知书却让这个夏季变得更加酷热难当。
引起了商户们不满是针对硅谷电脑城二层商户的续租通知。通知内容说对于8月21日开始的新合约租期将调整为四年。这四年的租金缴纳为一次性支付。总额为二年零六个月的租金(即商户第一年全额缴纳租金,其余三年的租金是原租金总额的50 %,可享受四年的柜台经营权) 本来是一件好事,却为什么通知下达了之后听到的却全是不满的声音呢?原来这需要缴纳的二年零六个月的租金最少也要15万,在7月13日交齐对于一般的经销商来说根本无力支付,而且商户心里还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有人认为表面上是优惠,但是觉得里面可能还有猫腻,甚至有人担心硅谷电脑城会携巨款逃跑;还有人担心以后硅谷会有大变化,商户吃不准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不过这种担心还没有维持到一天,硅谷电脑城就又下发了一个通知,通知说续租的方式修改为可以选择一年或者四年租期,此时,商户心里才有了底,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也很快被平息。事后,记者针对此事采访到了中关村几大电子市场的负责人,他们觉得中关村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电子市场之间已经开始了残酷的竞争,谁也不知道中关村还会发生什么,此时的中关村好象是个迷路的孩子……
长久以来中关村所笼罩的那种浮华、浮躁、甚至是肤浅的气氛已经不能再掩盖它深藏在发展之初就落下的硬伤了。接触过的每一个深处中关村的人们,不管是那种混得有头有脸的还是默默无闻的,谈及在中关村的生活的感受,没有一个不说"累"。为什么?当然首先是中关村的竞争激烈,每个人每天都要拼命的和同事竞争,和其他公司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大家普遍感到即便是努力了也挣不来钱,这就奇怪了,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北京市的地方政府对中关村始终都是采取优惠扶植的发展政策,面对这样的优惠条件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感到挣钱难呢?政府的这些优惠不就是让大家有钱赚么?这些优惠条件优惠了谁?
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格局变化
在1999年白颐路改造前中关村共有:中关村配套市场、电子世界、中发电子市场、四海市场、现代电子市场、科苑电子市场、商悦电子市场、中海电子市场、天利合笔记本市场,共九个大型电子市场。经99年中关村电子市场在海淀区区委和区政府提出的“市场升级、产业升级”的战略中,相继成立了目前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三家电子市场:海龙电子城、太平洋电脑市场、硅谷电脑城。
市场升级是扭转中关村电子市场的基础条件。为了充分发挥“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技术贸易优势,把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地区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现有市场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市场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管理,使有形市场上规模,使无形市场形成气候,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一个有规模上层次的技术贸易市场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要前提。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格局将面临又一次的巨大改变。在海龙对面半条街的位置新起的中关村科贸大厦将以7万平米的庞大身躯出现;而位于中关村西区的鼎好电脑城也有5万平米的体量(是海龙电子城、太平洋电脑市场、硅谷电脑城的全部面积总和);再加上西区未完成的不知名的第三条航母也会在近一、两年浮出水面。各路英豪逐鹿中关村电子市场的场面将在2003年和2004年呈现在市场面前。
中关村是否需要这么多的电子市场
现在回头看看目前盘踞中关村的三大电子城:海龙电子城、太平洋电脑市场、硅谷电脑城。可以说中关村现有电子市场基本上是错位经营。何所谓错位经营?就是说在经营目标上各有不同。比如海龙电子城是以零散用户和最终消费者为主;太平洋电脑市场是以品牌精品为主;硅谷电脑城则以批发为主。这几乎涵盖了目前国人消费的几种模式,可以说这三家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三足鼎立,在销售模式上也并不冲突。但是就上面提到的即将也来中关村分一杯羹的鼎好和科贸来说,它们的到来无疑会打破这一平静。
电子市场是IT产品流通的载体和中介,是IT产品的集散地。而中关村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也是最具有历史和独特人文价值的一个地区,在岁月的流逝中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现象和一种文化,为全国的电子集散地做着举足轻重的榜样。
最初的一个理论是中关村作为电子集散地还有5年~10年的生命旺盛期。但是现在看来中关村作为全国电子集散地的中心这一地位正在慢慢萎缩,中关村电子市场对全国辐射的功能和范围也正在逐年缩小。而品牌机的市场也被专业家电市场(国美、大钟)和各个百货市场分流。那么,中关村作为IT产品的流通中心作用究竟还有多大?生命力还有多长?……这一系列变化无疑给中关村带来了疑问也带来了危机。换而言之,如果真的有一种成熟的管理模式,那么具备充足资金的商场也许能够成功销售的就不仅仅是品牌机了,还会将配件的销售也通过商场的渠道顺畅分流。那时将会对中关村现行的局面形成最大威胁。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据Dataques统计,2000年全球销售PC数目商为1.3466亿台,比1999年增长了17.1%;同样2001年预售数目是1.5634亿台,已比2000年增长16.1%。从出货方面观察,全球个人电脑的出货增长率可保持在15%左右的范围内。而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与CCID的2001年统计数据表明,从2000年后期我国计算机市场又重新进入高于20%增长率的快速增长阶段,并将持续到“十五”计划期间……这一良好数据和形势无疑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中关村电子市场带来了欣喜,各个商家纷纷推出了新的营销举措,形成了一个更加激烈竞争的业态;而不断涌出的新电脑城也意味着这一市场的最新动态,谁都想在即将到来的大餐面前多分一杯羹。
形势是喜人的,但是市场却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说每年的出货增长率是一个常量的话,那么,这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涌出的新的电子市场则是一个未知的变量,而且是一个个超乎凶猛的巨无霸。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在2004年的中关村将被电子市场包围,虽很难说是不是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场面或许会成为必然.。{就具有我国台湾房地产和电子器件背景的鼎好电子市场和海龙对面的中关村科贸大厦来说,中关村已有的三大电子市场中有人并不十分看好,因为这两家新兴电脑城会带来电子行业的成熟经营理念,但是就中关村已有的3家和还没有完全开业的2家电脑城来看,每家都是背景不同、特色不同,中关村的市场有没有那么广阔还有待市场具体表现。}
中关村的电子市场还有多少年的生存期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只要有配件就会有电子市场。那么专门为DIY市场服务的配件还有多大的需求呢?在两年前DIY市场和品牌机的需求比例是6:4,时至今年已经是完全相反,变成了DIY市场和品牌机的需求比例是4:6。作为专门为“IT产品与市场流通”服务的电子市场,也是IT产品销售的晴雨表。DIY市场和品牌机的需求比例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进入WTO之后,国外的众多品牌大举进入带来了新的竞争格局。冲击市场的三大要素:经营理念、资金、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会在3到5年之后使中关村从资源和销售格局上重新整合。中国的IT产业和中关村的发展都无可逃遁地要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必须要在优胜劣汰中日益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虽然在5年之内电子市场还会是一支生力军,但是居安思危已经刻不容缓。
在销售模式上,如果说过去的厂商销售习惯通过总代理、区级代理、分销商一层层的向下渗透,属于种树策略。但是现在的市场销售渠道已经不同以往,渠道扁平化成为更多厂商最愿意采取的销售方式。减少流通渠道和增加更多的直接入口成为了新世纪PC厂商的流行做法。网络的大行其道,也为新兴的电子商务打下了基础,虽然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支付手段、配送体系、诚信系数等),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采用电子商务模式的网上购物会与现金交易模式的电子市场展开一场市场份额上的争夺战。
如DELL一般的直销模式也会为中国的厂商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销售模式,实践证明,直销也是一种成功的销售方法。可以说,这些更多的销售模式已经不是在种树,而是在种地瓜了——向外扎根向下结果,通过更多的渠道覆盖更多的用户。在美国,内存是挂在货架上销售的,也许多年后,在经济和时机成熟后我们在国内也可以感受到这种便捷到家的销售模式,这同时也应证了文章前面提到的论点:中关村作为全国电子集散地的中心这一地位正在慢慢萎缩,中关村电子市场对全国辐射的功能和范围也正在逐年缩小。作为销售平台,中关村的电子市场已经不是唯一,而是渠道中的一部分了。
中关村该何去何从
我们缺少了什么?
在中关村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最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就是,中关村渐渐成为了一个以配件、品牌机销售为主的产品集散地,而非一个以高新科技开发为主的研发基地。以至于经常有人会认为中关村更像一个喧嚣、无序的高科技产品菜市场。对比美国、印度、东南亚等国的高科技园区,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在美国的硅谷为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是那些作为金融服务设施的风险投资机构、还有那些作为人才服务设施的高校,这两个设施把硅谷发展中用到的最为基础的新技术以及把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公司的资金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最新的技术甚至最新的设想都能马上付诸实施,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资源,这种良性循环在中关村表现得并不明显。由于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大部分怀有真才实学,甚至带有专利技术的科技人员只能投靠大公司,而这些大公司普遍只把这些有可能另辟一片天空的新技术当作这些技术人员技术实力的衡量,而不会另立新项目。这种浪费如果进行统计的话数字将会是让人痛心疾首的。
我们是不是缺少了一种机制,一种继续发展,能够保持创业激情的动力。就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顾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部分专家就指出国内的高科技园区缺乏一个经济和科学技术共同发展的机制,缺少应用新的科技成果,使这些新的科技成果很好地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制度。在这种稳定的机制框架下,形形色色的利益实体相互争食又共同生长、共同作用,就像大自然生态系统一样。这个生态系统里有风险资本家、各个知识领域内的专家和研究机构、错综复杂的服务设施以及大量的客户、主导型用户和新技术的早期使用者。在我们的产业结构中所缺乏正是这种成熟完善的体系。
我们需要摒弃的
相对于上面所讲到的中关村所缺少的东西,一些已经正在困扰发展,影响现有机制运行的现象正是我们应该摒弃的。中关村在高科技发展上的优势不可谓不明显,政策不能说不优惠。可是在享受了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之后,有些开发商和经销商坐享了渔翁之利,却没有对产业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甚至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从中关村几大电子市场发生过的这些风波中我们就能看出,有些开发商在项目开发完成之后就把后续的销售、管理以及物业等问题抛给了别的公司甚至黄牛党。于是电子市场失去了统筹规划的能力,柜台销售漫天要价、物业管理奇差无比、购物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等等问题接踵而来。这些开发商中有些是带有深厚政府背景的个人或者企业,属于那种“不是什么人都能惹得起”的人,在这种政府行为变相介入利益瓜分的情况下,处于中关村食物链最低等的商户就常常是有口难言了。
这类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经常以各种形式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人们似乎都已经忽略了他的存在,因为不可改变所以不去改变,大家都坚持着这样的逻辑,所以才会有这样那样的风波出现。我们的市场经济什么时候能够市场导向多一点、政府导向少一点就说明中关村成熟了,与国际接轨了,否则一切都只是虚言、妄语。
当这篇文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感到身体有一些无力。对于这块热土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他出现在各种报纸的头条或者别的什么位置,看得多了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熟视无睹也许就此忽略他的存在。所以当看到那些真实的东西时,多数人会选择拒绝,直面真实的确是很痛苦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撑开自己的双眼使劲的盯着中关村,看看这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什么。最后这张图片是中关村每天都在上演的最普通的一幕,请直视它,也许会感受到我们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东西。
附
海龙电脑城
1999年5月18日,海龙大厦正式开盘。海龙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关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成功的柜台经营模式加之完善的经营管理,使得这里已经有600多家商户,而且每天的客流量平均保持在4万人左右;一层大厅内几十家品牌电脑厂商统一管理并做到了消费先行赔付。海龙电脑城的黄经理表示将会在海龙的最外围建两个外挂式电梯,方便分流市场内部巨大的人流。还会通过免费对商户进行营销培训和给没入门的消费者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来建立海龙特有的企业文化----燕子对海龙居安思危的想法和积极准备看好,因为将来引导市场的将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软性服务。这一点,海龙足以充当中关村其他电子市场的楷模。
太平洋电脑城
太平洋电脑城于1999年10月23日开业,22层的楼层高度成为目前中关村最高的建筑。整个大厦的配套设施非常完善,有中关村以往没有的精品间。目前有500多家固定商户,每日的平均客流量也达到了2万多人。中关村原址的立碑矗立在太平洋的东边绿地。太平洋的杨冬女士表示,太平洋今年年底将会在二级城市开启加盟店,并在9月份开始作巡展,专门针对华北、华东、华南进行推广太平洋电脑城的工作。最终将会通过和网站Pconline(太平洋电脑网)的异地结合,做到对客户进行立体化的宣传,形成自己的特色。——特色,永远是特色,期待太平洋的崭新模式能为他们带来崭新的收益。
硅谷电脑城
硅谷电脑城开业于1999年5月1日,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它是中关村第二代电子市场中开业最早的一家,原科苑电子市场及颐宾楼的商户整体被接纳了进来。硅谷位于中关村的西区与海龙和太平洋的另一端,呈三足鼎立的态势。四环路的开通让这里变得四通八达。目前,这里已经有1千多家固定商户,每天的平均客流量达到3万多人。硅谷电脑城总经理祁燕表示2002年硅谷成功引进原北大资源楼知名品牌办公设备经营商整体入驻,拥有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办公设备专卖区。祁燕还表示在中关村西区的8号楼,硅谷将会在明年8月起一座1~5层是电子市场的办公大楼,届时将会是中关村第一家24可以办公的大楼——老市场也要新动态,硅谷的成功在于保护了最早的中关村草根阶层,在转移办公地点的时候也原封不动的转移了生意人最在乎的经营电话。
鼎好电子商城
这是一家规模相当于海龙、硅谷、太平洋总和的第二代电脑城。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1层用来作品牌展示厅;2~4层保持现有中关村电子市场特色;5层是各大厂商的维修中心)投资金额达到10亿人民币;拥有430个地下机动车位;位于规划中的地铁9号线、轻轨支线的出口处,每天的10万人流将会有6万人在这个出口流动----这将是中关村西区唯一处于四环路边的外资投资项目,也是中关村第二代电脑城的典型。鼎好将于2002年的8月中~9月开始招商,并于2003年春季开幕。北京鼎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执行总监李忠晋先生提出鼎好电子商城的特色就是"体验式"消费和"一站式服务"。鼎好会以出租的方式经营,目前已经有中关村的1000多家商户已经有意向入驻——这是目前中关村唯一一家可以与海龙电脑城相抗衡的一家崭新的电子商城,众多商户都非常看好鼎好。燕子期待鼎好电子商城的出现会为中关村的电子商城带来新的活力。
中关村科贸大厦
位于海龙马路对面的中关村科贸大厦在很早以前就将自身打造成了一个集餐饮、娱乐、住宿、办公、电子市场为一体的商业楼,将于2003年年底开盘。中关村大厦楼高93米,面积近7万平方米,1~6层为电子市场,在地理版图上将会成为中关村的最新标志性建筑。和中关村其他家电子市场不同的是中关村科贸大厦的开发商和售楼商、最后的物业管理分别由3家不同的公司运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知道是否会将海龙的人气成功分流?分由三家管理的模式不知是否会引起日后的纠纷?暂时我们还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