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事情,领导都比员工做得好。但领导有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让各种人才纳入到公司的运行体系,并为公司创造效益。好的领导关键在于协调,既要使人才效力于他,又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让人才有所牵制、有所激励。
英特尔在业界就是这样一个领导厂商。PC、服务器、掌上电脑……所有知名产品都没有英特尔品牌,但几乎所有用到了英特尔的厂商都骄傲地宣称“Intel Inside”。他们都在为英特尔创造价值。
国内某知名服务器生产厂商指出,“英特尔的策略永远是做Internet架构提供厂商。摆不平与合作厂商的关系,他永远都不会赢。这就是英特尔成功的法宝。”因此,“英特尔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合作的紧密程度差不多,区别在于英特尔对其他厂商是全球支持。从在中国市场的支持程度来看,国内外厂商是一样的。”
然而,协调不会就这么简单,所以领导难做。
英特尔在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控制亲疏远近以避免倾向性的同时,其合作伙伴却不可避免地较劲儿起来。无论是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还是安腾处理器,厂商都想最先推出基于此处理器的产品,以抢占市场先机。
于是,新闻发布会要抢在同一天开,全国巡展挤在同一个城市进行,当然,利用媒体这块宣传阵地提升形象、狙击对手也是必不可少。战备升级,英特尔也总是沉默者。这沉默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合作厂商十分理解英特尔:这就像请客吃饭一样,总会有早有晚。英特尔在全球的亲戚太多,所以肯定会有先后。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即使大家都知道,在英特尔的请客名单中肯定有自己的名字,但谁都不愿成为最后被邀请的那个。因为,这个时间差,就成了向别的“亲戚”炫耀的机会:俺已被请过,英特尔的新手艺真不赖。
炫耀者先期引来喝彩,占尽风头。去年,TCL电脑因拔得P4头筹,赚取市场效应的同时,也使其有机会在联想面前扬眉吐气一回。英特尔本身并不直接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并不会直接满足企业追求利润这一根本要求,它吃香,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支持是赢得市场的必要条件,甚至充分条件。
英特尔平衡术自然摆不平厂商之间的“小动作”,而厂商之间的竞争从不会妨害英特尔的利益。所以,硝烟的背后,是英特尔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