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一言】时值第八届北京科技周期间,各种科普活动搞的如火如荼,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度受到北京乃至全国普遍关注的中关村电脑节。做为中国IT界的一大盛会,中关村电脑节自1998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而今天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同样的阳春五月,因何不见中关村电脑节的身影,是真的销声匿迹了吗?
追本逆源电脑节
第一届电脑节:中关村的光荣与梦想
1998年5月8日至12日,由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实验区管委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关村电脑节成功举行。首届中关村电脑节的成功举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的普遍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电脑节期间,80多万人次参与了专题报告会、科普活动、法律咨询、计算机软硬件精品展,以及保护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的倡议活动。
电脑节的兴办,带动了中关村地区科技、交通、邮电、旅游、商贸等行业的繁荣,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及与电脑相关的零配件销售量平均增长45%,最高达到了300%。有关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对海淀区的商贸环境表示满意,99%的群众和企业认为,电脑节极大地推进了信息化进程,应该继续办下去,以促进首都经济的发展。
第二届电脑节:中关村的发展与繁荣
1999年5月4日至9日,如期举行了第二届中关村电脑节。此次电脑节的特点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发展知识经济,推进中国信息化";三条主线--"电脑与教育"、"电脑与网络"、"电脑与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中关村电脑节成为引导IT产业发展方向、体现国际先进学术水平、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商务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电脑节期间,参与电脑节的客流量每天20万人次;展览会参观人数86000人次;电脑节中文网站访问量87247人次。
第二届中关村电脑节接待300余家新闻单位采访并发表了3425条新闻消息,强大的新闻宣传攻势使电脑节成为当时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第三届电脑节:中关村的盛世与辉煌
2000年5月10日至14日,在区政府大力倡导的国际化模式的第三届中关村电脑节在一片呼声中与市人见面。由于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发展知识经济,推进中国信息化----二十一世纪IT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电脑节与前两届相比,规模更大一些,档次更高一些,内容也更丰富一些。
在展示会中,组委会邀请了IBM、微软、朗讯、惠普、康柏等国际大公司及联想、方正、tcl等优秀的国内企业做最新技术展示。同时,还安排了有美国Nove11亚太区副总裁杰西·奥斯本、IDG亚太区总裁熊晓鸽、3COM中国区总裁廖庆丰、以及杨元庆、吴士宏、张朝阳等国内外IT知名企业家参加的主题报告会、研讨会。
第三届中关村电脑节被正式纳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成为国际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届电脑节:中关村的无奈与尴尬
2001年5月8日至13日,以"现向E时代----21世纪IT产业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关村电脑节又一次如期举行。此次电脑节不仅在规模、权威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上更是别出心裁。组委会共安排了5大类17项活动,包括系列主题会议、网络时代与数字生活展览交易会、IT创新产品系列活动、中关村国际电脑音乐潮、数字广场大型商务活动。
但与前几届的火爆、热烈相比,第四届电脑节似乎显得有点冷清与寡淡。首先,参展厂商大多集中在国内知名企业,而国外企业却寥寥无几,其国际化方面明显不足。其次,由于客观原因,原计划在北京展览馆的20000多平方米展区,被迫改在农展馆仅8000 多平方米的地方,为此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退出展览。
尽管组委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做了很大努力,但似乎未能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畅想中再攀新高,而很多厂商也没有感觉出这次电脑节所带来的切实利润的增长。
回首历届中关村电脑节,面对如此不利的形势,不能不让我们为之担忧与深思:中关村电脑节,前路如何?
透析今日电脑节
中关村电脑节,因何走入低谷?
从中关村电脑节四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电脑节的规模与内容一年强似一年,但人们对它的热情却一年减似一看,出现这种规模加大,人气骤减的反逻辑现象,是何原因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新。
这让笔者联想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曾几何时,春节晚会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除夕夜不可惑缺的一项内容。十几年之后的今天,人们似乎已大大减少了对春节晚会的那份痴迷与热情,而更多的是挑剔与批判。中关村电脑节做为高科技产业的盛会,虽与此有不尽相同之处,但人们对于事物的创新与发展的渴求却是相同的。
当第一届电脑节举办时,人们对于电脑还处于比较陌生的阶段,电脑节让人感到了高科技的新鲜感。而几年下来,人们对于电脑的最初的新鲜感已经不复存在,电脑和网络观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脑商家仍旧墨守着成规,依然停留在展示单一产品与网络应用的层面上,难免会遭受到人们的默然视之。
观众希望见到的是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新观念、新产品、新技术,而实际上为数不少的参展厂商为了吸引观众,推出许多花哨的节目,把新意定位于狂歌劲舞中。这不免使这个中国IT届的科技盛会落入了俗套之中。当然,文艺与科技的结合无可厚非,以此来活跃会场气氛,增强参观者对于产品的关注也不失为良策,但却要把握尺度,掂量好孰轻孰重,且不能粉墨倒置。
其次,要让消费者从中得到实惠。
大多观众来参观展览展示会,除开阔视野,了解新产品、新技术外,还希望在电脑节期间买到称心如意,性价比更为优越的产品。
大多商家在电脑节期间都会搞促销,但促销价格和市场价相比,虽有一定的差额,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要求。况且商家在打价格牌的同时,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性价比及服务等相关问题,导致消费者很难在电脑节期间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无法找到真正过节的感觉,从而也对电脑节的兴趣日益递减了。
看来,消费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惠。没有实惠,不管商家在电脑节上怎样费尽心思、花样百出,也不能吸引消费者。商家要想真正赢得市场,就必须作出有利于消费者的举措。
第五届电脑节,何时与人见面?
无论前几届电脑节的境况如何,人们最为关注的仍是本届的情况。而今已时值五月中旬,却不见电脑节有任何动向,让人费解?为此,笔者特向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区管委会做了了解。
中关村科技园区改造,电脑节延期
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的有关人士介绍,中关村电脑节不仅要向世人展示高新技术产品,还要把中关村内科技园区的繁荣、创新、发展的景象展现在国内外观众的面前,通过中关村电脑节,让世界了解日新月益的中关村,让中关村走向世界。目前中关村有些地带正处于新建改造阶段,故此,本届电脑节也将延期举行,初步计划将在九月中旬开幕。
据悉,电脑节组委会还将专程为本届中关村电脑节筹建改造特设场馆,目前位置还尚未确定。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第三届中关村电脑节设在海淀大街上临时搭建的一个巨型大棚里的主会场,虽与专业展馆在硬件设施上有一定的差距,但却受到观众的更大欢迎,也使电脑节更好的溶入中关村。相信此次改造的特设展馆,定会让人耳目一新。
规避竞争风险,力求稳妥行事
第五届中关村电脑节延期举行,除管委会提到的园区改造工程及场馆筹建等问题,似乎还应另有原由。
大家回首一下年初以来国内的大型IT展会,四月中旬的COMDEX中国大展,欧州IT展,还有近期正在举办的中国科技周,各种展会均云集于此段时间。面对着这诸多的展会,厂家要有选择性的参加,毕竟投入的资金要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同样,观众也是要有选择性的参与的,这就促使各展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第五届中关村电脑节一改历届举办时间,而计划在金秋时节举行,正是为了避开IT展会竞争激烈的时间段,从而使中关村电脑节成为届时独树一帜的IT品展示会场,其间用心也可谓良苦。
对于刚刚闭幕的COMDEX 2002的中国大展,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有点冷。而COMDEX CHINA做为中国IT届的第一大展会,无论从规模、权威性及国际影响力上又都是中关村电脑节所不能比拟的。电脑节如何在这半年内调整态势、重整旗鼓,跨出电脑展会萎靡惨淡的阴影,的确是值得电脑节组委会深思的一件事情。
真诚关注电脑节
无论电脑展会处于繁荣兴盛期还是衰败冷淡期,做为中关村IT业的一员,都会真诚的希望中关村电脑节能够继续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
就如当初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中关村电脑节将成为继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计算机博览会、德国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之后能够享誉全球的第三大国际IT展品展示会,使之成为最新产品展示的场所,信息技术交流的场所,技术贸易洽谈的场所,人才服务和融资的场所,把电脑节办成亚洲以至世界一流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大型商务活动。
真诚期待并关注着中关村电脑节能够按其既定的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