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传来消息,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过境期间,一艘外形酷似虎鲸的无人航行器悄然潜入台风核心区域。这台全长4.3米的设备在狂风巨浪中穿行半小时,从台风东南侧穿出,成功抵御了最高达44节(约81公里/小时)的强风,完整采集了台风眼内部的气象与海浪原始数据。
这是我国海洋气象观测史上首次采用无人航行器主动穿越台风眼进行实地探测,由浙江大学团队研发的“信天翁”实现了这一突破。这款以善于乘风滑翔的海鸟命名的航行器,配备了十余个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1000米高度范围内的风速垂直分布以及海流、波浪等关键参数。
其核心技术亮点在于风能驱动系统:装置了一面4米高的可调角度帆体,通过精准控制帆面方向高效利用风力推进,显著降低能源消耗,使更多电力可集中供应给传感与通信系统。同时,其0.6吨的结构重量也赋予了出色的抗风稳定性,能够在极端海况下保持航行能力。
为何要深入台风中心?目前台风路径预测主要依赖数值模型对海洋与大气交互过程的模拟,但这类系统具有高度非线性特征,微小的初始数据偏差可能引发预测结果大幅偏离。例如今年的“丹娜丝”台风,就因关键区域观测缺失导致路径预报出现明显误差。现有观测手段主要依靠卫星遥感和岸基雷达,难以有效获取海气界面关键层的连续、高精度数据。
从初步构想到成功穿越台风眼,李培良带领的科研团队历时四年攻关。早期阶段完全依靠手工制作船体,经历多次结构损毁与反复测试,累计完成2200小时海上试验,不断优化结构强度与控制系统。
7月20日,“信天翁”再次成功穿越台风“韦帕”,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重复作业能力。
展望未来,“信天翁”计划开展环绕西风带的全球航行试验,并逐步拓展至千米级深海探测任务。这些自主航行的“海洋信使”正在持续延伸观测边界,填补数据空白,为提升台风预测精度提供强有力支撑,也标志着人类探索与理解海洋气候系统迈入新阶段。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信天翁”无人艇首穿台风眼https://news.zol.com.cn/1022/1022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