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研究指出,那些质量超过太阳百倍的恒星,在其短暂的生命旅程中,会在坍缩成黑洞之前喷射出大量物质。这项发现为理解恒星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人员 Kendall Shepherd 表示,这些大质量恒星往往来自双星系统的合并。它们虽然极为庞大,但寿命极其短暂。与太阳预计约 100 亿年的生命周期相比,这些恒星仅能维持几百万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Shepherd 指出,这类恒星在其生命终结时会经历剧烈的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大量物质。这些被抛射出来的物质,不仅成为新一代恒星诞生的原料,其中包含的碳、氧等元素,更是生命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整合了空间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资料,首次直接观测到位于大麦哲伦云蜘蛛星云中的一些恒星。这些恒星的质量均超过太阳的百倍,表面温度极高,达到四万至五万摄氏度。
研究团队将观测数据与理论模型结合,重新调整了关于恒星质量损失的参数,并将其应用到恒星演化的模拟代码中,最终建立了一个新的恒星喷射模型。该模型成功解释了蜘蛛星云中巨大恒星的诸多特性。
Shepherd 进一步解释称,根据新模型,这些大质量恒星所产生的恒星风比此前认为的更为强烈。这种强烈的风力剥离了恒星外层,阻止其冷却,使得恒星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温和紧凑状态。
此外,这一模型还为目前人类已知最重的恒星——R136a1(其质量约为太阳的 230 倍)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认为,它可能是由两颗恒星合并后形成的结果。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质量恒星喷射物质揭示黑洞形成新机制https://news.zol.com.cn/1007/1007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