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支由中职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成功研发出“柔性拉伸动力矩阵”电池原型,该电池具备轻薄、可弯折、拉伸稳定等特性,已完成第一代产品打样并进入企业试样对接阶段。团队目标是打造未来可应用于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康复理疗等领域的柔性能源解决方案,最终迈向“植入式仿生能源器官”的高阶研发方向。
项目发起人表示,研发灵感源于童年好友因心脏起搏器而频繁经历开胸手术的经历。他们希望通过做出更柔软、更安全、更贴合人体的电池,减少这些群体的身体负担与心理压力。“我们不是为技术而技术,是为了让技术更贴近人。”
团队由6名在读学生组成,分工涵盖技术研发、产品定义、市场拓展、品牌传播、用户数据分析等模块,得到了学院材料教研室与创新创业中心的全力支持。指导老师分别从技术方向与商业路径给予了关键引导。目前项目已入驻北京斯坦福科技孵化器,并与多家可穿戴设备企业展开合作意向洽谈。
据悉,该柔性电池已完成电极结构稳定性、电压保持能力和弯折疲劳测试,具备低温制程、无液态污染等绿色工艺优势,具有广泛的低碳环保推广前景。团队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定制模组的市场验证与小批量商业交付,并于2030年启动“仿生能源器官”研发计划,力求在智能医疗微电源方向取得核心突破。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中职学生以真实问题驱动、从校园走向产业的案例,展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在创新与科技育人上的可能性。”
柔软的,不只是电池,更是科技对生命的关怀。
这群年轻人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职生,也能做未来的能源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