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人工智能驱动的三维机器视觉技术已在工业智能制造、医疗影像等领域展现出巨大价值,在这些应用背后,同样基于MEMS的激光微显示模组近日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来自中科融合的首款国产MEMS激光微显示模组挑战美国DLP技术路线,率先落地自行车与两轮智能出行场景,为国产替代打开微显示芯片新局面。
空间光微显示芯片:光学未来的关键基石
空间光微显示芯片是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或硅基液晶(LCoS)技术的微型高分辨率光学调制器件,其核心功能在于精确控制光线的方向、强度和相位。与传统显示技术不同,微显示芯片不仅用于成像,更在3D传感、激光雷达(LiDAR)、增强现实(AR)等前沿领域扮演关键角色。
目前全球市场主要被美国德州仪器的DLP技术垄断,该技术采用数万个微镜阵列实现高速光调制,广泛应用于投影仪、3D打印和工业检测。然而,随着AR/VR设备、汽车HUD(抬头显示)和光通信需求的爆发,传统DLP芯片在成本、功耗和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突破的机会。
中国自研自产MEMS的崛起:ALP开启智能光学新纪元
ALP的全称是Advanced Light Processor(先进光处理单元),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基于MEMS的智能光控制技术,仅通过微镜的快速翻转即可呈现动态或静态图像与视频。ALP技术的诞生,不仅是光学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智能显示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创新。
通过纳米级光学元件的精密设计和高效能光源的优化整合,中科融合实现了超小型化、超低功耗、超高亮度和永远免聚焦的智能微投影解决方案。这一技术的问世,彻底打破了传统投影核心器件与模组体积庞大、能耗高、应用场景受限的格局,为智能光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开辟了全新的商业可行性路径。
Ainstec智能微投影光机与1元硬币的对比
未来之光:ALP进军车载显示,开启商用新篇章
传统的车载显示设备如LCD大屏,占据了大量的宝贵空间,而且在不点亮的时候黑屏也非常不美观。而ALP智能微投影技术凭借其超小型化、低功耗、高亮度的特点,完美解决了这些痛点,其always in focus的特性,可以任意距离,投射在任意表面上,从而为未来的智能座舱车载显示,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夜间骑行安全场景中,ALP技术的应用尤为突出。通过将ALP智能微投影设备安装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骑行者可以在路面上投射出清晰的转向箭头、警示标志等,极大地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这种智能化的安全提示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醒后方车辆和行人,还能帮助骑行者更好地规划行驶路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ALP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它可以用于智能后视镜、抬头显示(HUD)、车内娱乐系统等多个场景,为驾驶员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信息显示方式。在2025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中,国内外巨头如:大陆集团、马瑞利、极米、光峰等,都纷纷展示了各种创新的车载数字化照明方案,包括动态地面迎宾灯、智能倒车预警、车窗互动显示等。
从夜间骑行安全到车载显示,从消费电子到工业检测,ALP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ALP必将成为智能光学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引领全球智能光学产业的发展。
技术路线之争:ALP与DLP
ALP技术的背后,是一家深耕智能光学领域18年的科技企业——中科融合。作为中科院纳米所的获奖芯片技术的国产替代孵化企业,中科融合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智能光学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致力于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全球智能光学产业的发展。
以中科融合为代表的中国研发型企业的使命不仅是推动技术的进步,更是通过智能光学技术为人类创造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ALP技术的成功商用,正是中科融合多年技术积累和市场洞察的结晶,标志着中国在智能光学领域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未来展望:智能光时代的中国机遇
微显示芯片的竞争本质上是光学信息革命的基础设施之争。从银盐胶片时代的模拟光,到以Si-MEMS为代表的数字光,逐步到MEMS-LBS技术崛起的智能光,场景对光场精准调控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对中国产业而言,这一领域的发展意味着:
产业链安全:突破光学核心部件的"卡脖子"困境;
标准制定权:在智能车,AR可穿戴等新兴市场建立中国技术标准;
技术跃迁机会:在人工智能与微纳光学技术结合等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中科融合等企业的崛起表明,中国在光学半导体领域已具备从跟跑到并跑的实力。未来五年,随着机器人产业、XR产业,以及智能车的广泛普及,DLP数字光芯片市场的国产替代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能否在这一轮竞争中培育出全球领先的光学芯片企业,将是中国科技产业升级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继“AI机器视觉感知”,中科融合挑战美国DLP,开启国产微显示新纪元https://news.zol.com.cn/981/981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