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科大讯飞举办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刘庆峰、总裁吴晓如、董秘江涛、CFO段大为等高管悉数出席,回应投资者关切。
而就在前一晚,科大讯飞也交出了抢眼的年报。2024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时隔两年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期归母净利润为5.6亿元。
此外,公司现金流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末,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4.95亿元,同比增长超6倍。
抢眼业绩的背后的支撑,则是科大讯飞在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达45.8亿元,占营收比例19.62%,重点投向“讯飞星火”大模型等核心技术。
在业内看来,AI开发是一件成本巨大、容错率极低的工作,算力、数据、基础模型、套件等等,每一项都是影响开发进度的因素。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兴起,不少企业选择开源模型,加速应用场景落地。
而科大讯飞则坚持在模型层、应用层、生态层都保持研发强度,让自己均保持领先位置。董事长刘庆峰强调,当前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凭借自主可控大模型积累的优势,公司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2025年4月,科大讯飞“讯飞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完成重大升级,成为“业界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的通用长思维链深度思考大模型”。
为何要走最难的道路?科大讯飞管理层认为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国产算力平台上建设底座大模型,对国家有战略意义,而科大讯飞则有这个能力。“坚持1+N,我们有能力,国家有需求”刘庆峰表示,基于自主研发的底座模型训练出来的行业模型,在尺寸灵活性、适配深度、最终效果上,比基于开源模型训练出来的行业模型要好。
“我们在训练行业模型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如教育、医疗、司法等相关方面的需要,所以在训练底座的时候,在基本的数据资源上就有更加高质量的清洗。”刘庆峰透露,很多央企在年初试点部署开源模型之后发现幻觉太多,而且有安全漏洞,又转为寻找科大讯飞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第二是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需要有非美国的大模型备选方案,拥有自主可控大模型的科大讯飞,有了更多的国际化新机遇。
第三是自上线以来14年时间内,讯飞开放平台持续构建AI开发者生态,希望AI能够像“水电煤”一样落地于各行各业。
想让“AI成为解放生产力的工具”,同时还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发之根”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刘庆峰在多个场合表示“唯有生态繁荣,才有人工智能大未来”。
“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非常重要的方向和课题。如果没有底座模型的研发能力,没有原创能力,是非常难持续提升的,我们在这方面有非常清晰的发展路线。”刘庆峰表示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我们有能力,国家有需求” 科大讯飞坚持自研底座模型抢抓AGI根红利https://news.zol.com.cn/977/977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