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年前,双方首次见面的对话。
“面朝大海,匹配厦门这座城市,我们希望建成国际领先的会展中心。”用户将他的问题抛给了华为。“这应该就是,下一代的智慧场馆。”华为的回答也几乎是脱口而出。
此前十年,华为参与建设了数十座智慧场馆。对于“国际领先”这件事,对于智慧场馆今后的发展趋势,华为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如果观众一直在“跑”、一直在“找”、一直在“排队”、一直连不上网,恐怕就谈不上什么参会体验。
“传统场馆智能化与智慧场馆的区别,就像旧生产力与新生产力的区别。如果智慧场馆不能像‘超级智能终端’一样运转,不能像‘智能体’一样持续迭代升级,恐怕就会出现‘建成即落后’的问题”。华为中国政企大企业系统部总经理王辉,进一步做出了解释。
这就是当时华为脑子里,已经成型的下一代智慧场馆。
当然,那时的设想,现在已经落地实现。2020年,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破土动工,以“智能体”为核心思想的顶层设计,同期通过评审。四年之后,厦门树立起了智慧场馆代表作,
场馆越大,观展体验就越要跟上
走进厦门国际博览中心,
但场馆越大,智慧导航、智慧停车、智慧餐饮就越要跟上。此方面的厦门国际博览中心想得很清楚——既要为观众省时间,也要为参展商赚时间。
观众通过“智慧停车”可提前预订车位,这怎么也能省10~20分钟;通过“智慧餐饮”可在线查看餐食种类、排队时间,实现错峰就餐,这怎么又能省10~20分钟。
还有就是智慧导航。
不跑冤枉路的智慧场馆,其实也不显得那么大。观众通过平面导航和AR实景导航,可快速找到想去的展位。这是因为,厦门国际博览中心在建设之初,就预埋蓝牙信标,可提供优于5米的精准导航服务。在此
场馆越大,网络越要跟得上
不仅如此。
场馆虽大,人多时就不显得那么大,但网络服务一定要跟得上。厦门国际博览中心高峰期要同时涌入10万人,嘉宾签到、参会导览,以及保障参展商的展览展示等,都需要快速、稳定而安全的网络。只不过,这个问题正好是华为的看家本领。
华为与智慧场馆的渊源,可追溯到2015年的北京
但现在的挑战似乎更大些。
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的五洲厅,是国内单体规模
效果如何?没有任何铺垫、没有任何事前的调优,工作人员拿出手机,就现场实测。无线网络下载速率达到70M,上传速率达到163M。这样的网络表现,别说是发朋友圈,刷视频、开直播也不成问题。
智慧场馆迭代演进
当然,Wi-Fi高密覆盖,只是智慧场馆一个阶段的代表特征。
梳理智慧场馆的发展历程。初代的智慧场馆是“以场地为中心”,满足了场地租赁的基本需求。进而,智慧场馆又发展至“以管理为中心”,实现了简单的弱电系统集成,以及单场景智能。更进一步,智慧场馆开始“以业务为中心”,初步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各种完善的业务系统,但场馆各部门间协同效率低,系统割裂,数据不同步。
现在这一代的智慧场馆,则是“平台+生态为中心”,通过园区数字平台,实现场馆内“人、机、事、物”全联接,业财一体化,纵向对接智慧城市(应急、交通等),横向对接周边资源(酒店、文化等),平台化、生态化,实现一站式整合,建立“场馆与城市”的综合体。
据王辉介绍,改变出现在2018年前后。从那时起,华为已将自身园区数字化转型成功实践,进行经验提炼,形成了咨询规划、方案设计、服务交付、辅助运营等智慧园区产品与服务,覆盖智慧场馆全过程。
目前,华为已服务全运会西安奥体中心、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体育场、厦门国际博览中心、厦门新体育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体育、会展、会议、文化多类智慧场馆标杆项目。
其中,厦门国际博览中心就很有代表性。其改变了传统的场馆管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在安防管理方面,就摈弃了传统的周界建设方式,通过加载AI算法的视频周界,精准识别人员入侵,大幅降低误报率。
除此之外。
厦门国际博览中心还有了自己的“大脑”——“智慧运营中心”就是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的“大脑”。它打通了安防、通行、设备、能耗、资产等26个子系统数据,利用GIS、BIM能力实现一张屏上展示。
而且厦门国际博览中心还实现了数据“上得来、看得见、理得清、用得好”,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通过智能运营中心聚合各领域价值度量指标,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实时运行状态及问题预警。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的数据积累,持续的数据学习,厦门国际博览中心实现持续迭代升级,持续保持领先。
标杆该有的样子
这也才是智慧场馆该有的样子。场馆越大,观展体验就越要跟上;场馆越大,网络服务就越要跟得上;场馆越大,安全保障就越要跟得上,场馆越大,运营管理就越要跟得上;场馆越大,数据运营就越要跟得上。
这正如华为中国政企CMO邱恒所说:“厦门国际博览中心样板点,正在成为‘数智
“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