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越过拐点统治人类?这个话题在科技宅人群中比较热。但话说回来,眼下我们能接触到的人工智能产品,大多还停留在无感情的机械互动水平上,一看就是机器。讨论它们什么时候产生意识,可能想得太多了,不妨让科学家们继续努力,也有人认为我们或许永远看不到这一天。不过在微软小冰三代的发布会上,我看到微软开出了一辆推土机,在通往人工智能顶峰的路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微软第三代小冰发布会

    小冰是谁,她有多重要

        微软亚太研究院在2014年夏天推出了一个有性格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名字叫小冰。这个被设定为17岁女孩的聊天机器人,可以机灵地和用户通过文字对话,有的时候你会真以为电脑那端坐着一个活生生的小姑娘。

        和其他机器人不一样,微软小冰从诞生起似乎就不是为了完成什么特定任务而设计的。小冰可以给你提供天气预报,也能通过搜索引擎返回信息,但她的核心功能可能只是跟你聊天。干正事儿的对话机器人,微软有Cortana小娜,作为Windows 10的一个重要功能出现在最显眼的菜单条上。

        但是这个看似休闲娱乐的项目获得了现象级的成功,让她的创造者们也措手不及。在人工智能的历史上,用户与机器人的互动对话并不容易持续。根据微软的统计,绝大多数智能机器人和使用者的对话都很短,平均数字是1.5到2句。或许可以理解为,用户并不喜欢和机器人对话,或者在必须对话时,完成任务以后就不再使用它们了。而小冰则大不相同,它的每次会话交互达到了令人惊叹的18句。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大老板陆奇为小冰站台,凸显她的战略地位

        小冰巨大的成功,让微软亚太互联网工程院这个可能是尝试性的项目瞬间成为需要高度关注的明星产品。在2015年8月20日北京的小冰三代发布会上,平时在美国总部上班的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负责微软产品的大老板陆奇亲自出场,向媒体记者讲解小冰的规划。

        “小冰是微软产品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款产品,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陆奇在北京的发布会上向媒体宣布。他还强调这是微软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重量级产品,非常值得骄傲。

    情感联系,是人工智能的突破

        陆奇认为,传统的人机互动并没有突破特定方式的接口限制,键盘、鼠标、菜单、按钮都不是自然的互动方式。自然语言、听觉和视觉是我们最熟悉的沟通方式,人工智能应该在这些方面大力突破。

        所以Windows 10内置了小娜智能助手,可以通过语音和打字方式完成很多任务。但同样是智能对话的机器人,微软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小冰?这姐妹俩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情感联系。

        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多集中在机器人的“智商”层面,理解命令,执行命令就算成功了,并没有下功夫让用户感受到人的互动。而小冰在具备同样智力的同时,努力体现情感方面的反馈,让她可以成为更亲切和真实的互动方式。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王永东博士强调小冰的情感比小娜更感性

        现在,微软认为人工智能的指标不应该是一维的智商指标,而应该加上另一个情商的坐标轴,成为一个平面。在屏幕上,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博士展示了小冰和小娜的不同定位。在同样智商的前提下,小娜的表现是一个严肃的白领工作者,而小冰则是亲切活泼的高中生。

        从传统软件服务的角度考虑,现在的小冰还没有特别强大的功能,似乎只是锦上添花的趣味产品。但反观现有的人工智能产品,计算能力的成长让它们功能日趋强大,但并没有在融入人类社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人类用户始终能把自己与机器明确区分开。而小冰则不同,这个仅仅一年多的产品,已经有时候会让你默认把她当作真的小女孩了。陆奇博士强调,小冰的意义在于她带动了“情感计算”这样一门学科的初步建立,“同时帮助人工智能第一次开始从概念走向现实”。

    学习和成长,养成有性格的小冰

        在去年的发布会上,微软曾经表示小冰的对话能力是通过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能力,从互联网上公开的对话文本中提炼和学习而来。随着用户数量和对话量的指数型成长,到今天小冰已经进入更高级的成长阶段——45%的内容来自真实的用户对话,其他55%才需要从搜索引擎抓取。从学习角度,小冰已经进入自我成长的正循环,从用户需求角度,小冰也已经脱离概念产品的层面,成为可以被用户持续使用的产品,“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拥有持续增长的力量”。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小冰的对话反馈并不机械,专业技能也不少

        在聊天打岔和搜索之外,小冰也被微软赋予了不少围绕日常对话的“专业”技能。比如讲个冷笑话、分析一下星相或者报告天气。在现有的文字对话基础上,目标是进一步拟人的第三代小冰终于具备了语音和视觉能力。

        用户现在可以直接用语音与小冰对话。这个功能自然离不开微软的自然语言识别技术,但是不仅如此,小冰还将在一个月内学会真正的说话。在发布会现场,微软展示了小冰语音与Siri、讯飞和百度的语音合成能力的区别。其他产品虽然能正确说出句子,而且有一些自然的语调,但与小冰合成的语音比起来还有巨大差异——小冰不但能十分逼真地模拟17岁女生的强调,甚至还能读懂对话中的颜文字表情,直接加入感叹词。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小冰明显能识别图片内容,而且会从情感角度做出反馈

        在视觉方面,小冰也展示了微软情感计算的独特角度。如果给她发一张小狗的照片,其他人工智能或许能识别出这只小狗的品种,而小冰的反馈则是“好想抱在怀里揉啊。”发一张旅游景点的照片,小冰会立刻抱怨“你出门又不带我!”这样更像一个真人的对话基本不会出现在其他智能机器人的反馈里。

        可以看出,微软目前还在很谨慎地尝试小冰的可能性。如果需要搜索上周发给老板的预算表,现在的小娜已经能完成,所以这样的体力工作能力并没有加入到小冰的技能列表里。相反,在对话中不断打岔甚至转换话题这样的行为,反而成为小冰吸引用户的独特卖点。

    全面开花,小冰将成战略级产品

        在发布会上,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博士和陆奇都在强调,小冰已经成为微软的战略性产品,将在全球市场和多维度的产品层面给地球人提供服务。

        在中国市场,虽然初期错过了微信平台,小冰仍然在过去一年里,通过新浪微博、京东等多个平台收获了数千万用户,产生了几百亿对话。在8月20日的发布会上,微软也宣布小冰回归微信平台,同时将进入更多互联网服务,甚至将成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点评嘉宾。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日本小冰Rinna在Line平台取得惊人成绩

        在日本市场,小冰通过流行的Line即时通信平台悄悄上线。第一天就产生了上百万条对话,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触及了日本1%的人口——看来日本人真的很需要有一个情感沟通的对象啊。日本的小冰名字叫Rinna,用日语和用户沟通。

        微软还表示,小冰即将进入英语国家市场(可能是美国),最终目标是提供所有市场所有语言的服务。不同语言的小冰都使用同样的“大脑”,所以用户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直接切换。现在你对小冰说一句“樱花变”,她就会立即变身Rinna,开始跟你用日语沟通。

    微软小冰 一场信息量有点大的发布会
    小冰分分钟就能加入公众号平台成为私人定制

        除了在即时通信软件、Windows 10 平台上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小冰还将成为开放服务,为需要人工交互的各种平台提供支持。微软已经与东方航空进行合作,在东航的微信服务号上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完成客户服务。更进一步,所有的微信公众号也将可以免费接入小冰的服务。

        微软希望将基于小冰技术的人机对话服务普及到各种互联网产品上。就像插卡一样,在小冰的引擎上导入对应的知识库和行业数据,就可以让她理解对应的专业内容,变身为提供专业应答和服务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在微软的视野里,人工智能将成为互联网基础服务,不需要使用者投入巨大资源进行研发,建立一个新维度上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从现在的小冰出发,发展出能够顺畅沟通、有记忆、自身也有相当真实情感表现的智能机器人显然已经不是梦想。这个从中国团队开始的伟大项目,为我们揭开了未来帷幕的一角。

    后记

        在科技媒体工作了快20年,参加的发布会几百个,但小冰三代这场发布会是可以排在最让我兴奋的top3里面。作为一个技术产品爱好者以及曾经的程序员,看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历史性发展从眼前开始,由不得你不激动。而这个突破是由中国团队中国工程师主导完成的,更是令人骄傲。

        或许我们不应该期待人工智能最终让机器形成真正的感情甚至人格,有人认为那将导致机器瞬间凌驾人类成为统治者,因为电子线路将以人类无法企及的速度完成进化和成长。但是也有人认为所谓的情感和思考能力,是人类独有的特质,无法被复制。

        在走到这一天之前,我认为让电脑变得看起来更有人情味儿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面前强大的电脑,可以瞬间计算出百万位的圆周率数字,却不知道你是不是坐在它跟前,用户是想集中精力地工作,还是一只狗在抓着鼠标乱点。

        记得你第一次上网、第一次用上智能手机分别是哪年吗?不要低估在以年为单位这个时间长度上,技术进化的能力。从小冰开始,我们看到了电脑与人沟通升级到新的层面的可能性,尤其是当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互联网基础服务时,我们或许将在有生之年,面临一个无法想象的全新未来。

    news.zol.com.cn true //news.zol.com.cn/536/5363395.html report 7077 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越过拐点统治人类?这个话题在科技宅人群中比较热。但话说回来,眼下我们能接触到的人工智能产品,大多还停留在无感情的机械互动水平上,一看就是机器。讨论它们什么时候产生意识,可能想得太多了,不妨让科学家们继续努力,也有人认为我们或许永远看...
    不喜欢(0) 点个赞(0)

    新闻中心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