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1月9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国际法分析》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国电子垃圾集散处理地有广东贵屿镇、龙塘镇、大沥镇、浙江台州地区、河北黄骅市、湖南及江西等地,尤以广东和浙江最为严重。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的工作人员岳毅桦,从2005年3月起,就对广东贵屿镇做过详尽的调查。当时,贵屿地区已从此前一个贫穷的、以种植稻米为主的乡村,转变成中国最大的电子废物处理中心。这里所有的土地,都提供给了上百个小型私营电子废物回收作坊。
岳毅桦曾亲见,人们把电路板放在一个浅平底锅上,在燃煤的炉子上加热,到晶片可以移动时,马上用镊子拔起,放进身旁的桶内。这些晶片被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再销售,另一类被送到回收作坊去回收稀有金属。
处理电子废物的平均工资为每天16元,这些劳动力中不乏妇女和儿童,有超过80%的劳动力感染了呼吸道疾病、皮肤溃烂,大量的电子废物材料和处理残渣并没有被回收,只是简单地倾倒在田地、水塘、湿地、河流和灌溉渠里。
有资料显示,一块旧手机块电池里的镉,能够污染6万升的水,这些水可以装满3个标准游泳池。尽管新手机电池正在淘汰镉的使用,但里面仍有许多有毒物质,比如铅,会对人的免疫系统、分泌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配线板和塑料配件上的溴化物也会引发癌症、肝脏损害以及神经、免疫和内分泌方面的问题。
岳毅桦说:“贵屿镇只是冰山一角。”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很多人都在从事电子垃圾处理工作,不辞辛劳地将金和铜等金属从旧电器上拆解出来。随后,这些电子垃圾被丢弃在房前屋后的空地、河渠里,没有任何处理措施。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