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之王:Intel Core2 Extreme X6800
性能王者的宝座一向都是芯片厂商必争的称号,拥有业界NO.1性能的称号不仅是技术领先的标志,更是王者身份的象征。我们知道,本年Intel发布了新一代的桌面处理器----Core 2 duo,并且宣布正式结束奔腾时代。了解CPU历史的朋友相信都会知道,Pentium(奔腾)品牌是Intel推出的在微处理器产品史上最成功的作品,多少年里,奔腾简直就是处理器的代名词,甚至是电脑的代名词。能够将Pentium(奔腾)品牌取而代之就足以看出Core(酷睿)的实力,从中也可以看到Intel对的期望是多么的高。
至尊版Conroe X6800的产品型号全称为Intel Core 2 Extreme X6800,普通版Conroe则属Intel Core 2 Duo系列。Intel Core 2 Extreme X6800处理器,采用65nm工艺制造、双核心设计,LGA775接口,主频为2.93GHz;外频为266MHz,倍频为11x;一级数据缓存为32KBytes,二级缓存为4096KBytes(由于处理器共享二级缓存,因此没有Pentium D系列的每核独占多少二级缓存的说法);1066MHz前端总线,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多媒体指令集,Conroe X6800处理器同样具备EM64T 64位运算指令集以及Virtualization(虚拟化)技术。
作为Core最高性能的Core2 Extreme X6800,一经问世自然也就代表着Intel派系与AMD最高端的桌面处理器进行竞争。既然Intel如此高调地宣布Core2 Extreme X6800是目前桌面上性能最强的CPU,自然是比较有底气的。在25项的测试中,Intel Conroe X6800在23个项目上领先AMD FX-62(两者均为Intel与AMD的旗舰产品,测试均采用默认频率)。其实从之前的一些测试中我们就已经知道,即使是2.67G主频的Conroe E6700已经可以压制住2.8G的AMD FX-62,所以2.93G的Intel Conroe X6800全面胜出AMD FX-62是预料中的结果。
近几年来,AMD的FX系列处理器着实让Intel感到相当的尴尬,以往众多最顶级的游戏平台无一例外地都是使用了AMD的处理器,这令到技术力量雄厚的Intel懊恼不已,NetBurst架构的Pentium系列产品与AMD的相对先进的架构相比较确实已经力不从心。并不顽固的Intel最终还是将在移动领域优势明显的Pentium M产品切入台式领域,以Pentium M为蓝底,再加入一些先进技术重新包装起来的Core(酷睿)自然显得非常有实力。
性能的第一把交椅重新交由Intel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AMD方面只能寄望于可能在明年发布的K8L身上,然而Intel趁着目前良好的形势步步紧逼,四核处理器在今年已经提前出炉,而且明年会引入更多的经济型Core 2 Duo产品,继续扩充其扣肉系列,AMD明年的形势显得非常严峻,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回到性能王位的讨论上,Intel Core2 Extreme X6800作为Intel最高端的双核处理器,其高昂的售价自然令其与普通消费者无缘,它在市场上的表现力无从谈起。但是它作为“形象”式的标志性产品,代表的是Intel新一代王者产品的到来,不但是终结了Intel六年来统治桌面的奔腾品牌,而且拉开了与AMD新一轮的竞争序幕,所以Intel Core2 Extreme X6800绝对是2006年值得记住的产品。
性价之星:AMD AM2 Athlon 64 X2 3600+
AMD AM2 Athlon 64 X2 3600+自从面世以来就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作为AMD派系最便宜的双核产品,Athlon 64 X2 3600+的价格走势一直不太稳定,敢因此令到其性价比的名号时有时无。其实当Athlon 64 X2 3600+售价还在千元水平线徘徊的时候,它就已经显示出非常大的潜力,在AMD内部产品线中一早就已经是性价比较好的双核产品。如今其价格已经下探至850元附近,我们很早前就预测过,X2 3600+跌进900元内后将会有不错的性价比。
AM2 Athlon64 X2 3600+核心命名上识别的为双核代号的Windsor,其最大特点是L2仅为256KB×2,每个核中的L2与闪龙是一样的。然而AMD官方命名上将其定为面向主流中高端平台的Athlon系列,众所周知,AMD Athlon系列产品中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个核心的L2缓存都是512K或更高容量,而Athlon 64 X2 3600+看来是个例外,虽然256KB×2=512KB的总容量没有打破AMD Athlon L2总容量512KB的界限,但是从实际意义去看的话,Athlon 64 X2 3600+的单核性能与256KB L2的同频率产品是一致的。AMD将L2砍半,其实与Intel的削减前端总线造就经济型双核产品的做法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对于AMD纵向产品来说,Athlon 64 X2 3600+的竞争对手就是比其二级缓存大一倍的Athlon 64 X2 3800+,两者的价差将决定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两者的差距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有不同的区别,不同的用户对两者的选择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总的来说,只要两者的价差比较小的话,那么Athlon 64 X2 3600+与Athlon 64 X2 3800+将会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目前两者的价差已经拉尽了200元内,我们估计AM2 Athlon64 X2 3600+还会有不小的下跌空间,如果AMD愿意的话,可以把X2 3600+的价格尽快杀至7XX元打造出双核性价比之王。
新生宠物:Intel Core 2 Duo E6300
如果问谁是2006年最受瞩目的新生宠儿,那么Core 2 Duo E6300肯定当之无愧,相信不少喜欢尝鲜的朋友所装的“扣肉”机里面用的就是它。事实上虽然Intel在本年7月份就发布了Core 2 Duo产品,但是广大消费者能在市场上买到的型号基本上只是Conroe E6300和Conroe E6400这一产品,Conroe 6600/6700/X6800在市面上都难见其踪影,一些喜欢尝鲜的用户也只能通过特殊的渠道才能购买到,而且基本上都是非零售版本,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其实我们一直认为Core 2 Duo E6300的性价比在目前来说还没有达到最佳的情况,价格方面,最低频率的Conroe E6300虽然是价格最低的扣肉处理器,但是横比来看,Core 2 Duo E6300相对于目前的双核处理器其价位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在Intel自家的Pentium系列产品的库存压力还挺大的状态下,扣肉系列处理器的价格都不会让人太乐观。那么什么时候扣肉才能降到合理的价格水平呢?从性能表现的角度去看,Conroe E6300的价格要降至1200元以内才能与性价比挂钩,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Intel库存清理得顺利,那么Conroe E6300降至千元的水平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从各方面的消息去看,要在近几个月里看到千元的E6300的希望是相当小的。所以对于扣肉,我们只能说,性能强大,值得等待,在现时价格坚挺的时候,不是我们出手的好时机。
Intel Core 2 Duo E6300,采用65nm工艺制造、双核心设计,由于二级缓存数量仅为2M,故核心代号并非“Conroe”,而是“Allendale”。该处理器继续沿用LGA775接口,主频为1.866GHz;外频为266MHz,倍频为7x;一级数据缓存为32KBytes,二级缓存为2048KBytes;1066MHz前端总线,支持MMX、SSE、SSE2、SSE3、SSSE4多媒体指令集。虽然作为Intel目前最低端Core 2 Duo处理器,Conroe E6300依然具备EM64T 64位运算指令集以及Virtualization(虚拟化)技术。
从上市到现在,Core 2 Duo E6300的价格都还没有进入到合理的水平,盒装在1500元水平线上左右徘徊不定,这不禁使得不少想吃扣肉大餐的朋友止步,我们估计要到明年开始,扣肉的价格才开始有较大幅度调整的可能,也就是说,从上市的虚高1600元到现在的1500元附近,其降幅实在是比较有限,相信扣肉只能是在明年才有好的表现了。虽然本年的表现并不算好,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目前能用上的扣肉处理器,它也入选本年度值得纪念的产品。
实力战将:AMD AM2 Athlon 64 X2 3800+
Athlon64 X2 3800+同样也是本年度非常重要的一款双核产品,它与Athlon64 X2 3600+的最大区别就是二级缓存的不同,Athlon64 X2 3800+比Athlon64X2 3600+大一倍,为512K×2。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两者的性能差距究竟有多大,因为两者毕竟不是同系列中的产品,主频是相同的。我们简单的从几个方面去看看两者的性能差别。
作为商业用户最为关心的办公性能测试上,我们可以用权威的测试软件BAPCO SYSmark2004SE和Business Winstone 2004两个软件来进行考察。SYSmark2004SE软件的考察结果令人稍感意外,3600+与3800+的差别非常微小,其总分差别不足1%;而在Business Winstone2004的表现上的差距则增加了一些,仍然在5%范围内。当然这两个百分比数值以其软件的得分基数大小有关系,总的来说在办公性能上,3600+的性能并不会因L2的减半而损失什么。
在实际游戏性能测试上,512K×2 L2的3800+终于在这里发挥了实力,增加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有几个游戏的差距都在10%的级别,看来3600+在游戏性能方面的损失还是有点儿大的。
可以看到,以办公及多媒体应用为主的用户,3600+与3800+两者的价差在100元以内时应该选择前者;十分强调游戏性能的用户,尽管3600+与3800+的性能差距与价格差距并不成比例,但是我们仍然推荐游戏用户选用后者,因为游戏用户在PC的整体投资上会相对较大,如果按照当前300元的差价去看的话,这个差价在整套PC投资中的比例并不高,游戏中相差数帧的快感往往就是用金钱去获得的。
所以当X2 3800+的价格跌进1000元内后,其性价比同样也比较突出,与X2 3600+的竞争激烈程度明显加大,也令到很多AMD的FANS直接选择“全装正版”的速龙 X2 3800+,所以它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为了本年度后劲十足的实力双核产品。
低价明星:Intel Pentium D 805
在一年前,双核处理器来到人们眼前时,相信不少朋友都会觉得这种“曲高和寡”的产物是“镜中之月”,离我们好像很远。相好当时数千元的Intel Pentium D 820让很多人认为双核处理器要普及谈何容易,当时不少网友都发表看法“至少三五年后双核才开始普及”。
但是价格就是硬道理,Intel是铁了心要把双核处理器的份额在短时间内提出来,Intel Pentium D 805应运而生,千元的双核出现后用事实告诉人们:双核时代真的来临了。了解CPU行情的朋友会知道,Intel Pentium D 805的最低价甚至杀到575元,巨大地打击了单核处理器的生存空间,让很多单核处理器的定位都相当尴尬。
Intel Pentium D 805处理器基于采取90nm制程的Smithfield核心,硅晶面积为206平方毫米,单一硅晶粒内内建两个独立运作的处理器电路核心,每个CPU核心各自有独立12KμOps、16KB D-Cache、1MB L2 Cache的NetBurst架构设计,Pentium D 805对外采共享一组533MHz前端总线设计;Smithfield双核心,采用LGA775接口,支持MMX、SSE、SSE2、SSE3以及与AMD x86-64兼容的EM64T(IA32e)指令集,而其散热功率(thermal design power,TDP)为95W,没有因为多出一个核心而造成功耗大幅提升。
600多元的价格,就能获得一颗双核处理器,虽然处理器主频相对降低,但有使用过具备超线程技术 Pentium 4处理器的朋友都会知道,无论是系统的操作或是程序的切换,都要比单核产品来得流畅。不过超线程技术是虚拟出来的双核,而如今的Pentiun D 805处理器,是一款真正的具备两个处理器核心的产品,对价格非常敏感,又极想享受双核的用户还是很值得考虑的。
关于同价位下双核处理器与单核处理器哪个更好,大家可以查看之前我们发布的《600元买双核805还是买单核A64 3000+》,好与不好关键还是要看应用。Intel Pentium D 805之所以能够登上我们的年度总结龙虎榜,是因为它对双核处理器普及所作出的贡献,从这点去看,Intel Pentium D 805还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单核王者:AMD AM2 Athlon64 3000+
在Socket 939时代,Athlon64 3000+(Socket 939)的威望相信不用多提,特别是对于游戏用户来说,Athlon64 3000+可以说是性能、价格、功耗的最佳组合者。Athlon64 3000+甚至在千元以上的价位上坚挺了很长一段时间,是非常经典的速龙中高端定位的处理器(在当时高价位的时候)。
在AMD推进至AM2平台后,之前各种接口的处理器都将会以AM2的形式统一起来,Athlon64 3000+(Socket 939)对应的型号就是AM2 Athlon64 3000+了。AM2 Athlon64 3000+采用Socket AM2接口,0.09um制程,主频是1.8GHz,L2是512 K,200MHz外频,倍频为9X。
然而在双核处理器的强大攻势下,单核处理器的价格只能是一路狂降,AM2 Athlon64 3000+的价格降至5XX元后,还是引起了较旺的装机热潮,关键是在Intel没有推出“单核扣肉”的档期里,AMD的单核速龙还是能保持着相当不错的性价比优势的。
凭着Socket 939时代的威名,在转至AM2平台后AM2 Athlon64 3000+的惯性销售情况仍然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其价格在下半年波动有点大,但是在单核领域,它仍然可以说是一款经典的产品,同样值得我们记住它。
落幕英雄:Intel Pentium 4 531
尽管在2006年,很多朋友都把注意力放在“双核”、“酷睿”这几个关键词,但事实上还在服役中的Pentium始终还是Intel的真正主力大军。其实作为Intel多年的金字招牌,奔腾这个品牌已经根深蒂固,对于很多普通消费用户,奔腾甚至就是电脑的代名词,特别是这6年来,Intel在Pentium 4上所花费的广告费是极其庞大的,所以想在一两年内就把这个品牌忘掉当然不容易了。
奔腾 4 的历史确实是比较久了,从推出之时受到业界的非议到后来的频率至上时代的壮大,奔腾 4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CPU的近代史,特别是在品牌机领域,奔腾 4的名声更是一个响亮的招牌,在这几年来,“奔腾 4 + 液晶”成为了品牌机最炫耀的资本。
奔腾 4的产品线还是比较丰富的,从早期的G时代,到2G时代,到后来的用数字标识的5XX系列、6XX系列,奔腾 4的频率到了3.8G后终于停止了脚步,目前服役中的奔腾 4以5XX系列居多。其中较为经典的就是Intel Pentium 4 531。
Intel Pentium 4 531拥有典型的技术参数特征:0.09um工艺制程、LGA 775架构、Prescott核心、200MHz × 15 = 3.0GHz频率、二级缓存为1024K、支持 Hyper-Threading(超线程)和MMX SSE SSE2 SSE3 EMT64技术等,可以说各方面参数都是比较平衡的,其散装报价早已经跌到了500多元,成为了单核产品中性价比强劲的产品。
虽然是打着奔腾 4的名号,但是在酷睿面前,奔腾已经是黯然失色,过去的辉煌与失落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一代英雄终于落幕了。
潜力武器:Intel Celeron D 352
作为新制程的Intel Celeron D 35X系列上市后没有获得太多的掌声,主要是因为其价格定位有点尴尬,上市初期的5XX元使其上市后表现不力。其实从规格上去看,Intel Celeron D 352还是相当不错的,全新制程的赛扬D 352 处理器,采用目前先进的65nm生产制程,CPU核心面积进一步减少的同时,晶体管间的漏电情况也大幅度降低,因此,相对于前代的90纳米 Prescott核心,Ceder Mill核心的新一代处理器,功耗与发热量将会大幅度降低。
Celeron D 352的核心代号为Ceder Mill,LGA 775接口,支持SSE3和x86-64指令集,CPU核心采用了最新的C1步进,CPU外频为133MHz,倍频为24x,因此,默认的时钟频率应该是3.2GHz。另外,最令人振奋的是,新制程 赛扬D的二级缓存容量将再次被增大,高达512KB,大幅度超越对手的AM2闪龙系列,与Athlon64速龙系列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容量持平。
采用了新制程的Celeron D 352超频能力也非常强劲,不少用户买到的Celeron D 352都能轻松上5GHz,配合廉价的945主板同样可以组建性价比出色的PC平台,如果考虑日后升级的话,建议选用可以支持扣肉的主板,价格也不会高多少。
不过从上市至今它的价格还没有到很理想的水平,我们乐观预测它明年进入到400元区间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所以说它是一款潜力十足的产品。
长寿之星--AMD Sempron 2800+ 754针
CPU的更新换代是相当快的,但是一些经典的产品还是可以拥有非常长的生命周期的,例如AMD Sempron 2800+ 754针就是这样的长寿星。对于“有机则行”的用户来说,如果用最少的钱去组建一台能运行最普通软件的PC是他们的最高要求。他们不需要什么性能,不需要考虑以后的升级,也不过多地考虑性价比,总之一句话,越便宜越好。这种想法对于不足200多元的AMD Sempron 2800+ 754来说,当然是首选的CPU产品了。200多元的报价相信已经是它的底线,下潜空间确实已经很低,而且货源如果紧缺的话还有反弹的可能。
AMD Sempron 2800+ 754针采用的是老旧的Socket 754接口,0.09um生产工艺,基于Palermo核心,默认频率为200MHz×8=1.6GHz,支持 HyperTransport总线技术,拥有大小均为64KB的一级双路数据/指令缓存,二级缓存容量则为256KB。
虽然是过气的产品,但是在2006年它还是受到了低端用户的爱戴,每一次的价格新低都让大伙欣喜不已,所以虽然是过气产品,但是其长寿之福还是应该让我们记住它的。
低端霸主:Celeron D 331
尽管在低端市场Intel受到AMD的强大冲击,但是Intel的金字招牌还是使得其产品有着强大的号召力,特别是对于只认Intel的I饭来说,在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也无可厚非。
赛扬D 331处理器,2.66GHz的时钟频率,倍频为20,CPU外频为133MHz,Prescott核心,采用了90nm的CPU生产工艺,支持EMT64技术的x86-64指令集,作为NetBurst架构的一员,90nm制造工艺使得其功耗情况不太理想,但是其稳定性与发热量用户也不需要担心,论坛上的一些发热量惊人的夸张说法是有点过头了。性能上,Prescott核心的赛扬 D 331处理器当然不会很突出,不过对于普通的办公、上网应用等还是可以应付的,300元左右的价格搭配一块集成主板可以组建非常廉价的PC,例如可以搭载399至599元不同价位的865、915、945等集成主板组建高性价比入门级系统。
一度是Intel派系的装机大热门,在整个2006年,Celeron D 331价格几度跌破300元,令其一度成为低端的大热门。然而在多数时间它的价格又维持在300元以上,所以在与闪龙的竞争中性价比的名号经常变换,但是不管怎么样,它始终是低端大军的一个重要战将,装机点名率居高不下,加上Intel的品牌号召力,使得Celeron D 331成为了低端的一大霸主。
小结:要成为经典的产品,必须要经过用户的验证,不管2006年各型号的表现如何,它都将成为过去。展望2007年,Intel与AMD的战争主要还是针对双核处理器来展开,在2006年,双方竞争的主角是Intel Pentium D与AMD Athlon64 X2,而到2007年,Intel方面会有经济型的Core 2 duo产品上市,我们也非常希望AMD能提前拿出K8L武器,在未来的主流产品双核/多核战场上与Intel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 相关阅读:
- ·笑出眼泪!2015年度最佳喜感新闻大盘点
//news.zol.com.cn/558/5582922.html - ·太拼了!双十一全国各地奇葩趣闻大盘点
//news.zol.com.cn/550/5508327.html - ·2015上半年网络热词大盘点新鲜出炉!
//news.zol.com.cn/536/5361223.html - ·全是爆料 春节最值得关注的科技新闻
//news.zol.com.cn/431/4318796.html - ·2013年科技圈最值得关注十大精彩瞬间
//news.zol.com.cn/423/423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