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lass(谷歌眼镜)这款产品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革新性产品。在IT人士和极客眼中,谷歌眼镜被称为神器,并引发了可穿戴设备热潮,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对谷歌眼镜却充满了不信任,并将谷歌眼镜一族称为“Glasshole”(眼镜混蛋)。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这跟谷歌有脱不开的关系,虽然谷歌对谷歌眼镜一直在升级,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人们对这款产品越来越反感。上周,苏宁正式在国内上线了谷歌眼镜产品,虽然仅能体验,但是想要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将会面临很大困难。
谷歌眼镜已被谷歌“玩坏”(图片来自hexun)
谷歌把谷歌眼镜“玩坏”了
谷歌在2013年4月正式向特定用户开放了谷歌眼镜的购买许可。时隔一年后,谷歌在美国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公开发售行动,事后效果也超预期。此外,谷歌目前还现在不断为谷歌眼镜添加新功能,除了GPS外,还添加了文本处理,搜索音乐等功能。
但市场研究公司Toluna最近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72%的受访者因隐私问题拒绝接受谷歌眼镜。显然,谷歌公司在有些方面已经将谷歌眼镜“玩坏了”。
首先是1500美元的定价。谷歌给每副眼镜的定价为1500美元,这对多金的美国人来讲也依然是“天价”,因此谷歌眼镜一出生便被贴上了“奢侈品”的标签,成为少数人可以享受的产品。这导致普通大众对于谷歌眼镜越来越反感,并时常拿隐私问题来讨伐谷歌,其实,这种隐私问题下所隐藏的是一种信息获取的不平等。如果说,谷歌眼镜可以降到600美元以下,做到“你有,我有,大家有”基本上会消除侵犯隐私这一问题。
其次,谷歌并没有给谷歌眼镜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推出谷歌眼镜时,该产品被定位于消费级产品,但是1500美元的定价却使该产品成为小众产品。虽然谷歌的目的是将谷歌眼镜缩小在一个可控的圈子里进行改进,但缺少大众的参与,该产品有可能会发展成一个工程师产物,脱离了实用性。现在,谷歌眼镜已经在专业领域展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如医疗和安保领域,美国波士顿的BethIsrael Deaconess医疗中心已经将谷歌眼镜带入到手术操作当中,并且持续了数月之久。
所以,谷歌若是从特定市场开始推广谷歌眼镜,然后再转型到民用市场,也不失为一种良方。同时与行业的开发者一起创造商用应用,也可以吸引公众参与。
谷歌眼镜在国内难大规模推广
上周,苏宁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等十大城市的核心门店上架了谷歌眼镜,虽然不做出售,仅提供体验,但这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一大幸事。
对于苏宁来讲,引入谷歌眼镜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可穿戴设备兴趣,并最终将这种兴趣转化为购买行为。在苏宁实体店中专门开辟一个“智能穿戴设备专区”,除了谷歌眼镜外,还展示有三星智能手表Gear2,智能手环Fit,索尼智能手表SmartWatch2,以及Jawbone UP24智能手环等。当顾客体验完谷歌眼镜后,由于并不能实现购买,所以一些谷歌眼镜的替代品则成为消费对象。
虽然,苏宁上架谷歌眼镜,预示着未来该产品以行货身份进入中国成为可能,但是能否得到大规模推广还有待商榷。
首先,谷歌眼镜目前暂不支持中文识别系统,功能尚无法全面体验。其次,谷歌眼镜的续航时间偏短,再加上导航、GoogleNow等核心服务无法使用,让谷歌眼镜成为摆设实用性大降。最后,高昂的售价让人们望而却步,目前淘宝上对谷歌眼镜的报价为8500元至15000元之间。此外,三星、索尼等厂商推出的智能穿戴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对于谷歌眼镜的注意力。
写在最后:谷歌眼镜的出现,催生出“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产业,而可穿戴智能设备最终会发展成为独立硬件、还是手机配件,厂商们一直在探索。不过在个过程中,引入普通用户的参与要比走“小众”路线效果上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