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快呀,可是也好像没有CPU的发展速度快。曾几何时,CPU散热器,就是俗称的“风扇”。这原先并不为大家所认识的配件,甚至在装机时候是装机商赠送的部件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CPU的龙头老大INTEL的手中,90微米的制造工艺将中央处理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众多的DIY玩家期待的正是它的“奇迹”超频的感觉。其实不管是Prescott核心的 P4 2.4A还是2.8E,超频至3.2~3.4E并非难事。
而让玩家们有点头痛的问题却是,一旦超频后频率达到,散热却成为一个不得不重新考虑的问题。看看周围的同学,已经有一员大将,没有舍得散热器的钱,使得自己的AMD化为青烟,另外的一个,呵呵,死机呀。尤其是在游戏的时候死机,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了。我用的CPU是P4 2.4A,虽然叫A,Prescott核心,超频性能狂好,可是我们是穷学生呀,想要省钱,又要确保性能怎么办?散热博士I计划之雪狐3.0E是个不错的选择。一看名字就知道能上到Intel P4 3.0E,我的2.4A超到3.0E也就可以了。
设计是关键,一款散热器的好坏,整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散热片的设计是否合理、风扇搭配是否合理,整体是否行程了空气的无阻碍流动等等。

散热博士雪狐3.0E可是荣获了《电脑报》最佳性价比奖项的产品,自然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是独特的外观。通体的黑色,在很多铝金属原色的散热器里面显得与众不同。此种黑色散热片是用阳极+电镀的方式加工而成的。阳极主要去除散热片加工过程中可能粘在散热片上的铝屑,避免因铝屑掉落在主板上而引起的短路。基本上所有的散热片均需要阳极加工处理。而电镀则可以让散热片的外观更加完美、时尚,达到外观与性能的完美统一。
秀外还需慧中,那雪狐3.0E的黑色散热片的设计如何?能否满足PRESCOTT核心的大功率呢?整体散热片尺寸是83.2*69*50mm,总体重量达到415克,可真是货真料足。
不,不行,光重还不行,设计,关键是设计。24个鳍片,间距在2毫米左右,预留的空气流动空间足够了。底部的弧线设计,让正对CPU的部分的散热片厚度达13毫米,可在CPU工作时吸收并存储足够的热量。侧面看一下,这个散热片的独特之处就更凸现了。

原来在距离底部25毫米的地方,散热片向两端各扩展5毫米之多。这样的好处就是在满足安装的基础上,增大了散热片的体积,也无形中增加了有效散热面积。另一个好处就是,增大的散热片,为散热风扇的增大提供了安装基础。
雪狐3.0E采用的风扇为80*80*25的大风扇。随着CPU发热量的不断增大,作为风冷主动散热的主要部分,散热风扇的尺寸也在不断的增大。从最初的赛扬II、赛扬III的5公分到6公分,目前市场上更是出现了9公分的庞然大物。雪狐3.0E采用的是8公分的风扇,大小刚刚好,不会给机箱造成拥挤的情况。3200转的转速,风量41.7CFM,可以满足一般家庭或办公的需要,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夜晚的建筑工地上。
散热片底部预先涂好了导热硅脂,让我们可以直接安装使用,考虑的还算周到。
说了这么多,还只是看到的现象,散热能力到底如何?拿出实力来看看。
P4 Proscott 2.4A,呵呵,别看主频不高,可是真正的新核心90纳米工艺,功率远远超过P4 2.8C,达到89W。环境温度28-29摄氏度,用OCCT拷机15分钟。好,在CPU核心温度在54度左右徘徊。(个别配置不同,测试温度可能有所不通。)
不错,不错,就是它了,散热博士I计划之雪狐3.0E,对抗Prescott!!!
详情请登陆:www.coolerdoc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