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整体规划与西区建设计备受世人瞩目,而人们对中关村的印象也正在逐步的改变。再过一两年后,你看到的中关村不会再是尘土飞扬、盗版横飞,而是一个高楼林立、充满活力的商圈了。商圈子里不仅有各种生活场所,其电脑城也成为了一大特色,据说中关村西区将会起两座电脑城,海龙对过也会起一坐电脑城,一旦开张那天,中关村就会有五座电脑城了,虽说对购物带来了方便,但其前景也着实令人担忧,竞争多了,这些电脑城如何存活下去也就成了一个话题....
村中的电脑城--特点养活自己
在西区与中关村科技大厦还未峻工之时,中关村现存的电脑城有三座,他们分别为太平洋、海龙、硅谷。按人气来说,海龙排第一、太平洋第二、硅谷第三,按地理位置来说也是海龙第一、太平洋第二、硅谷第三。
海龙电脑城在四环以内,面向中关村南大街,所有过往的车量在海龙都有站牌,交通很方便。并且从四环以内做车来村里电子市场的人第一站就是海龙,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海龙的人流量一直很大,再加上海龙完善的务业管理使经销商都在中规中距的做买卖,成为逛中关村电脑城的首选地也就不这过之了。
太平洋在四环以外,与北大相邻,虽说它的开业时间比海龙早,但受到地理环境影响的它人气不是很高。虽说在太平洋楼下也有公交车站,但量次不是很大,到市场的人也较少。不过太平洋利用自有的太平洋电脑网与市场紧密结合也使他的优点得已充份发挥,只要在网上看到的产品(北京),就能知道在哪个柜台去买。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太平洋的人气正在逐渐的增加,前景不错。
硅谷是一座较老的电脑城,去那里购物的多为一些老客户。曾经开过一个南区,但因租金问题最终回到了老楼里。地理位也是影响新客户的重要因素,杂乱的环境与压抑的空间让人转一会就头晕。就现在来看,它的发展潜力已经所剩无几,唯一的特点就是老客户的集散地而已。
可以看出,三个市场都有个自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又使他们之间并无太大的竞争,如果中关村不再起其它电子市场的话,那么他们经营的会很自在。但即将建成的几座电脑城多多少少让人们看到了一丝硝烟与竞争,而这些也将会随着新电脑城的掘起而迸发。
新电脑城--老电脑城发展的拦路虎
中关村西区的建设是改造最大的一项工程,随着它的峻工,那里最少起一座电脑城,那就是鼎固。它的地理位置很好,面向着四环,人车流量很大。其提出的第二代电脑城概念也会使大家在购物时更加舒心放心,除了这些,那大片的绿化带及商场、酒店也会为这座电脑城增加很多客流量。新奥特也在西区那里起了楼,但还不能确定是否为电脑城,所以在此就略过它了。
海龙对过的中关村科贸中心实力也不可小觑,除了它将成为中村一标志建筑外,其集餐饮、娱乐、住宿、办公、电子市场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使它成为了一个购物天堂,再者就是它的地理位置比海龙还好,从市中心过来的车直接到大厦门口停,不用过天桥直接就能去市场(海龙还要过天桥)。它的出现绝对会影响到海龙及太平洋的人气,说白了就是只拦路虎,将去这两个市场的人都给拦了下来。
疑问----一人一天能去几个电脑市场?
展望一下我们不难看出,将来中关村的电子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为了增加客流量除了要不断提高购物质量,还要提供给大家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如果这些做不到的话,那么其存活的机会就会很小了。除了这些还有一件事比较令人担忧,那就是一个人装台电脑能去几个电脑市场。按国内人购物的习惯来说,他们最多会转两个。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从西直门做车到中关村科贸中心,下车第一站80%都会直接去科贸中心转,假如说对里面市场价格不满意,他会走过街天桥去海龙,就算海龙也不满意,他们也许会去太平洋,也许会去鼎固。而大部份人一般在转完第一个电脑市场时,该买的东西已经买了。这无形中给太平洋与鼎固,特别是硅谷带来了绝对的影响,因为人的购物需求在前两个市场已经满足了,他们绝不会再去其它市场。所以说新生的电脑城不仅仅是拦路虎,它还充当了“杀手”的一个角色,而危险最大的便是太平洋与硅谷!
格局产生,市场如何存活?
格局产生了,市场如何存活及怎样活下去就成为众多电脑市场的一块心病了。新的电脑市场当然不用发愁,因为它们有着最新的经营模式与良好的购物环境。但老市场就不行了,不可能对楼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他们只能通过其它办法来保住自己,或是定期促销、或是大力宣传、或是降低租金。总之在新的电脑城起来后,老电脑城都会面临着如何存活的问题,要想生存,就只能看谁更有先见之明,谁有更快的反应速度了。
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