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微软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旗下即便是一些市场反响平平的产品,往往也能获得可观的销售表现。然而回溯至1980年代中期,微软尚未确立今日的行业地位。正是在那个发展阶段,公司推出了一款销量惨淡的产品——名为“OS/2 for Mach 20”的操作系统,成为其历史上销量最低的商业发行版本。
当时,微软正与IBM携手开发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操作系统OS/2,目标是取代Windows与DOS,成为新一代个人计算机的核心平台。尽管OS/2整体在技术圈内获得一定认可,但其中的特定版本OS/2 for Mach 20却遭遇严重市场冷遇。
据一位前员工通过Raymond Chen分享的回忆,这款操作系统总共仅售出11套,其中8套随后被客户退回,最终仅有3名用户选择保留。如此低迷的销量,背后有多重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个人电脑技术更新极为迅速。短短数年间,处理器已从8088演进至性能更强的386DX。对企业而言,由于整机购置成本高昂,频繁更换整套设备难以获得管理层支持。因此,一种名为“加速卡”的硬件方案应运而生,它能在原有机器上提升运行性能,以较低成本实现接近新机型的效果,迅速赢得市场青睐。
微软也推出了自己的加速卡产品线,包括早期的Mach 10和后续升级版Mach 20。Mach 20配备80286处理器,并支持通过子卡扩展内存,功能较前代更为完善。然而,该硬件本身销量有限,未能形成广泛用户基础。
在此背景下,微软仍为Mach 20定制开发了专属操作系统OS/2 for Mach 20。但由于该系统只能运行于本就小众的Mach 20硬件之上,应用范围极为狭窄。加之OS/2整体概念较为复杂,在非技术用户群体中认知度极低,许多购买者可能并未真正理解产品用途,导致大量购后退货,退换率高达七成以上。
这一案例反映出早期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挑战:即便来自领先企业的创新产品,若缺乏足够的生态支持与用户理解,依然难以逃脱市场边缘化的命运。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微软史上销量最低的操作系统OS/2 for Mach 20仅售3套https://news.zol.com.cn/1080/108062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