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曼彻斯特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分子磁体。该磁体可在约100开尔文(-173℃)的低温条件下实现数据存储功能,这一成果显著突破了此前80开尔文的温度极限,为开发微型高密度信息存储设备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6月25日正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论文编号为DOI:10.1038/s41586-025-09138-0。
论文主要作者之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化学研究院教授尼古拉斯钱尔顿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这种新型分子有望在极小的空间中存储大量数据。按照估算,每平方厘米的数据存储容量可达3TB,相当于将4万张经典专辑或50万条短视频压缩到一枚邮票大小的存储介质中。
另一位主要作者、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大卫米尔斯指出,尽管目前该技术尚未达到家用设备可应用的温度范围,但100开尔文的存储条件对于大型数据中心而言已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温度标准(100K)明显高于液氮的温度(77K),相较于其他低温存储方案更具应用潜力。
钱尔顿教授进一步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为未来设计能在更高温度下运行的分子磁体提供了重要参考。自上世纪经典专辑发布以来,科技领域经历了巨大飞跃,而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发展同样令人期待。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曼大与澳国立大学研发新型分子磁体,突破数据存储温度极限https://news.zol.com.cn/1010/1010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