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简称“脑与类脑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产品——CyberSense,近日被正式报道。这款机器人是脑机接口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CyberSense 被形象地称为“缝纫机”式柔性电极自动植入机器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它能够灵活适配不同规格的柔性微电极,并适用于啮齿类、非人灵长类等动物的大脑皮层植入实验。借助其高度智能化的感知系统,CyberSense 可以以微米级的三维操作精度,将厚度不超过10微米、宽度不超过100微米的微丝状电极精准植入大脑皮层,同时巧妙避开脑血管,确保植入过程的安全性。
这种植入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一根硬质针穿梭操作柔软的微丝状电极,类似于缝纫机的工作方式,因此得名“缝纫机”式植入。植入后的柔性微电极可以将大脑中的神经电信号传导至微型芯片,通过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从中解析出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信息处理逻辑,进而用于控制外部设备。此外,该技术还可以通过微电流刺激电极触点附近的神经细胞,对脑活动进行调控。
目前,CyberSense 已成功支持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其他研究机构开发的多种柔性微电极的植入工作,为脑机接口和神经电生理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官方介绍,CyberSense 已顺利通过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脑设施”)的预验收,帮助科学家将比头发丝更细更软的柔性微电极植入实验动物的大脑皮层,为脑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脑与类脑实验室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开发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的系列产品,推动国内脑机接口和脑科学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科学院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取得重大突破https://news.zol.com.cn/978/978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