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CNET中国媒体的大总编,我们企业的大学生入职培训一直是我来承担的,已经有好几年、好多批了。我终于忍不住要说出这句难以说出口的、得罪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大学老师的话:
学新闻的不知新闻写作有多少种体裁,学网络的不知什么是路由器,更可笑的是有一次,我在某署名网站上做公益讲座,有些记者说如果不用计算机他们连半个字都不会写了。大学生在就业时总是被用人单位推脱为“你没有工作经验!”我看这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中国的教育怎么了?教了些知识残废。这样的人就业能不难吗?
师资知识残废
难道是我们的人事招人有问题?不会呀,招的人都有正规大学的文凭,成绩单也不错呀!可是为什么这些大学生的学识这么糟糕呢?而且一年比一年糟,有人说,这是因为师资知识残废造成了学生们知识残废。当然,文、史、哲、数、理、化等一些文理科专业除外,因为这些专业是向后看的,如:文科的中国文学,所有的老师、学生教、学的几千年的知识都是唐、宋、元、明、清、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伤痕文学、痞子文学……。而计算机学呢?虽然只有50多年的历史,可每年都有飞跃,绝大部分飞跃,特别是近十年的飞跃连老师都没来得及学,更没来得及编成教材,就过时了,加之有些老师们根本没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师资可不就残废了吗?
我也是教师们教出来的,说这话真没良心,而良心决不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良心更应该是实话!正是因为要对社会有良心,所以对老师们更应该说实话。
技术进步在企业大学中
教材的陈旧引起了知识残废,而新的教材、素材又不能及时出现、转移到大学,只有产生在大企业中,特别是拥有大量专利技术的企业中。
如果意识到知识残废,又想成为知识建全的高校,应该定期聘请企业技术主管到大学中做知识讲座,甚至设立专门的实践技术课程。不然,聪明的学生们花了那么多钱,用了4年的时间,就为了学出来个知识残废?
还有人说,过去大学是精英教育,而现在大学是普及教育,今后更是这样。可作为企业来说,新招的大学生简直就是受了知识残废教育的人,即使在学校考了再高分,也只能说是考上了个知识残废。
知识更新在媒体大学
太损了!刘克丽,你太损了还不算,损完了接着就往自己脸上贴金,可不是嘛!还让同学们上你们媒体大学!
上媒体大学并不是真上,想上也没有媒体大学,而是常看一些专业报刊,上一些专业网站,就不可能有学网络的不知道什么叫路由器的了。
媒体不会产生知识,也不会造就技术专利,但可以传播企业大学中新的专利、产品知识,上了媒体大学就等于了解了前沿的技术、知识。这种了解不等于懂得了什么深奥的原理,而是当了知道份子。
欧美大学又好到哪儿去
我朋友、亲友的孩子在国内高中、初中学习不好,甚至考不上大学的,一到欧美就上了大学,而且学习还好、甚至特别好。这就怪了,国内学习好的都考不上大学,即使考上了大学,出来后都有知识残废之嫌,那本来学习不好的,到国外怎么会好呢?没道理呀!如果有道理,那只有一个:就是欧美大学也有类似的问题吧!培训出来的人不知应该定义成什么了,“海待”就是这个意思吧。
后来又听说,欧美大学培训的人才都有创造力,但这些有创造力的家伙们到中国来工作,有些还不如中国的知识残废呢。
结束语
得罪人,太得罪人了!把在校、出校的老师、同学们都骂了个遍,还把欧美大学的留学生们也骂了。对不起各位,我并不是说你们中的哪一个人,也不是指所有大学所有专业,我只是在事实求是地陈述我这几年碰到的怪事。
人 无完人,我自己毛病一大堆,也许我还不如知识残废们呢,只不过我处在的年代,没有人看出来我哪儿残罢了。
招聘大学生们的单位,在大学生们就业之时,如果承认我上述的每一个事实,也许就不会这么难。这就好比有残疾的人知道并承认自己的缺陷,想一些办法,再靠专业老师们的帮助,能表演得比正常人还要精彩,千手观音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编后:克丽在撰写、发表此文时有些犹豫,反复问编者是不是太尖锐了。但我觉得克丽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在质疑、贬低大学生的能力,而是指出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话虽然说得尖锐了些,但每一句话都得是实话。如果在校期间能了解并掌握一些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技术,多一些学习的渠道,大学生们就不会在就业时显得如此尴尬了。
最后,克丽表示,希望并欢迎持不同观点的读者能反驳她。
查看本文作者 刘克丽 的其他文章>>
- 相关阅读:
- ·只是水土不服?联席CEO模式在中国难长久
//news.zol.com.cn/555/5551098.html - ·阿里或全资收购新浪 只是为了话语权?
//news.zol.com.cn/549/5496490.html - ·百事可乐:我们没想做手机 只是营销而已
//news.zol.com.cn/545/5454378.html - ·开学了!聊聊过去与现在不同的大学生活
//news.zol.com.cn/538/5387200.html - ·比马桶圈还脏的五种电子产品:不忍直视
//news.zol.com.cn/537/537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