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然而新能源发电存在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对此,能源监管单位对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的考核从无到有,日趋严格。面对行业对快速高精度预测需求的普遍呼吁,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电”)党组立足实际,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建设,研发具有华电特色的电力领域场景模型,落地推广典型智能应用,打造华电特色“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体系。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期间,中国华电、玖天气象、华为等企业共同发布“基于AI大模型技术新能源气象功率预测解决方案”。
中国华电联合华为、玖天气象发布
“基于AI大模型技术新能源气象功率预测解决方案”
大会上中国华电数字化中心负责同志作主题演讲,表示中国华电积极响应落实国务院国资委“AI赋能产业焕新”专题会议精神,将打造具有华电特色的“1+6+7+9+N”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体系,全面覆盖沙戈荒大基地、水风光一体化等特色场景以及新能源、水电、火电、煤炭等重点领域,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实现资源共享、跨界融合和联合创新。
中国华电数字化中心负责人发表主题演讲
绿电有羁绊
智算方案呼之欲出
当前新能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新能源发电“晚峰无光”、“极寒无光”、“高温无风”影响着发电质量,给电网调度带来挑战。
面对这种情况,电网侧首先出招,逐年提高新能源并网的考核标准。以江苏省为例,2022年地方能源监管单位发布的《华东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模拟运行稿)》和《华东区域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模拟运行稿)》对新能源功率预测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超短期、中短期预测进行考核,要求电站定期上报发电功率预测数据,预测不准的电站将被考核。
预测更准,绿电更“稳”,一套高精度气象功率预测的“智算”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在中国华电统筹下,华为联合玖天气象共同推出基于AI大模型技术的新能源气象功率预测解决方案,并在华电江苏公司风光试点场站落地验证。
AI“盘古”出击
挖掘过去预测未来
江苏是东部沿海新能源大省,随着近年来风电和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如何提升气象功率预测准确性,减少江苏省两个细则的考核,是摆在华电江苏公司在内的每一个新能源企业需要破解的难题。
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对风速和辐照度变化进行预测,这种基于大气流动力学的模型复杂,近十几年没有新突破,完成一次预测需6小时至10小时,用时长且时效性较差。
中国华电与华为合作,依照新能源发电企业业务层级特点,启动开展了“集团气象大模型—区域微观气象引擎—场站边缘功率预测业务系统”云边协同三层架构新能源气象功率预测解决方案的试点验证。
强大的解决方案离不开高质量数据源和强大算力的支撑。玖天气象作为能源电力领域专业气象服务商,可提供中国区域高精度、细颗粒度气象数据集,支撑大模型通过海量数据挖掘潜在气象变化规律。
同时,模型运行在AI专用NPU芯片(昇腾),替代了传统超算平台CPU计算方式,使得原来的“串行计算”变成“并行处理”,一台昇腾AI推理服务器可以秒级完成一次原来需要10小时的气象预测,速度提升上万倍。
智算“双效益”
AI实践一路生花
中国华电积极引入AI大模型技术,在华电江苏新能源试点场站,超短期15分钟预测准确度97.24%,4小时预测91.72%,中短期24小时内预测整体达到90%以上,预测效率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它还能帮助发电企业算好经济账。根据试点验证数据测算,通过对新能源功率预测实现“智算”,可将华电江苏试点场站2024年上半年考核费用分别减少27%和15%左右,降低电站运营成本。这是气象大模型技术与中国华电业务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也将是气象大模型在新能源功率预测领域规模化应用的开端。
当然,方案的其它业务价值也不容小觑:一是设备维护和检修更合理,选择无风和低光照时间段对设备进行维修,从而减少发电量损失;二是支撑电力交易报价更精准,通过精准功率预测了解市场内发电能力的变化,优化交易策略,实现收益
实现“双碳”,能源数智化转型是关键。AI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入功率预测场景,将进一步激发电力行业创新活力,深度赋能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新能源行业向更
“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