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8日讯(记者李方) 近年来,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查询手机天气预测数据,进行防灾减灾,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知天而行”成为现代人的出行观,气象与消费领域、细分场景的结合愈发紧密,气象新价值有待挖掘。
作为拥有7亿装机用户、1.5亿活跃用户、超200万付费会员的天气应用APP,墨迹天气在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细分天气预报的同时,也深入航空、交通、农业等行业领域,深挖行业场景解决方案。据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黄耀海在2024年服贸会上最新透露,墨迹天气准备进军中东和东南亚市场,迈出全球化第一步。
满足多场景用户需求
48小时降水预报、56小时云雨雷达、风粒子、降水类型、空气质量预报……消费者在查阅天气预报时可能不会想到,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值背后,有着怎样复杂的预测技术。
“在2018年,与图像处理相关的AI技术已经从传统的人脸识别进入到天气预报领域,墨迹开发出基于AI技术的天气预报产品,可以对未来48小时的天气进行预测。传统预报使用的是数值模式,AI技术进来后,是把天气的形势场转换成一系列图像和序列,以此来预测天气变化。”黄耀海说,“AI的核心是需要很大的数据量,才能让预报的准确性更好。”
据黄耀海介绍,墨迹天气的基本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局和地方气象局,同时采买海外商业气象数据,把国内和全球的数据融合在一起,当有一些范围比较大的天气形势来临的时候,比如台风在海面生成后,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来进行预测。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将多数据源通过算法融合,弥补单一雷达数据源的不足。基于AI技术+天气雷达,墨迹天气可以提供全国范围内街道、公里级、逐分钟的未来降水变化预报。
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墨迹天气先后研发了天气痛指数天气疼痛预报、中暑指数预报、极端天气高精度预警等多样预报产品,提升多场景细分用户体验。15年的产品技术积累,加上对细分用户需求的挖掘和满足,构成了墨迹天气断层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面向行业,墨迹天气服务领域覆盖轨道交通、车联网、高速公路、航空、物流、末端配送、能源、环保、体育赛事、新零售等20多个行业,企业端客户群体超过200家。
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例,墨迹天气通过构建机器学习在气象领域应用方法,实现快速要素预报客观订正,提升了延庆山地赛区风速预报准确率提升15%。“北京气象局采用多家商业气象服务,根据各家优势场景进行综合判断,成功地保障了冬奥会赛事的进行。”黄耀海说。
逐步优化营收结构
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要求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
在数字化浪潮下,气象服务业态活力不断释放,墨迹天气近年来也迎来了较好的营收增长。黄耀海坦言,“墨迹从2014年开始盈利,以前通过传统广告方式变现,占比超过九成。近几年,通过toB业务及会员服务,整个专业气象收入占比超过10%。未来营收结构会越来越健康,我们希望通过专业气象服务给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据了解,国产手机厂商的自带天气系统均采用墨迹提供的数据,墨迹也与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车联网等生态展开合作。“OEM模式会导致我们的装机量下降,有些用户如果只需要基本天气服务,就不会再下载墨迹APP。OEM模式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收入,我们也会把墨迹APP的功能做的更强一些,让一些用户找到使用场景。”黄耀海说。
和国外发展了四五十年的商业气象公司相比,刚成立15年的墨迹天气更像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实际上,从营收规模来看,墨迹已排在全球第五名。全球前三名均为美国公司,第四名为日本公司。从精准度来看,2023年,根据ForecastWatch评测报告,墨迹天气位列中国区预报准确率全球第一。
在寻求更多的业务增量中,墨迹天气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最近《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爆火,说明国内优秀产品推广到海外,一样很受欢迎。墨迹在国内服务C端用户多年,满意度较高,我们在海外也有很好的数据积累,因此我们想发布墨迹天气海外版,首选中东和东南亚地区。”黄耀海说。
在人工智能时代,各项新技术的引入将让气象数据的分析预测更加高效和精准,也将让气象服务这一领域的价值更加凸显。“面向未来,墨迹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挖掘气象服务新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黄耀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