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一场「跨时空」的小年夜直播:以数字技术助力戏曲「焕活」传承

      [  品牌资讯   ]  

    一曲戏腔传千年,悠悠吟唱古与今。2月2日,一场主题为“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甲辰龙年小年夜戏曲焕新”的直播活动正式启幕。此次直播是“中国戏曲文化数字焕新行动”的开篇,涵盖了数字技术和戏曲文化、流行元素与传统艺术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也是首次将“数字技术解构戏曲”的全过程以竖屏沉浸直播的方式呈现在荧幕。

    直播间中,京剧、越剧、昆曲、川剧等代表轮番登场,围绕词韵之美、程式之美、影像之美和焕新之美四个篇章,用经典唱段和创新演绎带来精彩表演。直播还通过腾讯多媒体实验室AI修复、6DoF等数字技术高清再现近50部“近百年典藏”的经典剧目,让观众“0距离”体验戏曲的“唱念做打”,在一招一式中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超700万人在线观看了这场云端戏曲盛会。

    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下,本次直播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联合腾讯共同发起,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视频号、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视频、中国网演艺频道及近30家中国戏曲专业院团联合支持,旨在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助力解决戏曲文化保护、共享、利用中的难点问题,展现科技助力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教学和科普,并推动戏曲文化面向大众层面的创新传播,拉近戏曲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

    一场「跨时空」的小年夜直播:以数字技术助力戏曲「焕活」传承

    戏曲名家登场,体验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猛听得旌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演员王梦婷用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经典唱段融合阿卡贝拉的创新表演,拉开了小年夜“戏曲焕新”直播的大幕。

    京剧作为国粹,从扮相、用词遣句到唱念音韵都走在精致化前沿;阿卡贝拉则是无厚重编曲、无乐器伴奏,仅用人声演唱的小合唱。两者碰撞,既展现了前者“唱腔”“念白”的铿锵有力,又展现了阿卡贝拉清澈人声。

    这是一次大胆的“戏曲焕新”尝试。王梦婷认为,新的形式有助于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激发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多位嘉宾也围绕戏曲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展开讨论,分享了自己曾参与的创新项目。例如川剧与交响乐合作呈现“川剧交响音乐会;昆曲演出借鉴盲盒的形式,推出“昆曲盲盒”的清唱会;将流行歌曲搬上京剧舞台等。

    “抖水袖”、“卧鱼”,一招一式尽显戏曲功底。舞台上,演员们表演各大剧种的手眼身步法,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展现出戏曲表演的意境和神韵。大屏幕上也呈现出对抖水袖这一经典戏曲程式逐帧360度高清拍摄的视频。此外,《逍遥津》、《九江口》、《古城会》、《天仙配》近50部经典作品被AI技术修复并重新组合成一段近15分钟的高清影像合辑,让老艺术家的风采重现荧幕。在主持人和演员们的引导下,屏幕前的观众亦能通过数字技术领略戏曲程式之美和影像之美。

    一场「跨时空」的小年夜直播:以数字技术助力戏曲「焕活」传承

    “这场直播很棒,还能一睹戏曲大师的风采。”、“技术修复这些经典作品对戏曲行业、对中国文化传承太有价值了!”直播间留言不断,观众们反响颇为热烈。

    直播的最后,演员们化上精致戏妆,着专业戏服依次亮相。《别洞观景》、《红娘·小姐多风采》、《天女散花》、《牡丹亭·游园惊梦》,演员们现场表演的四部经典剧目选段,彰显了川剧的生动幽默、京剧的大气典雅、越剧的清悠婉丽和昆曲的细腻抒情,也将直播的氛围推向高潮。

    打破时空壁垒,助力传统戏曲“焕活”新生

    本场直播蕴藏着诸多数字技术,不仅能让陈旧的经典戏曲影像资料实现进一步的修复和保存,还能让传统戏曲在创新、传播等方面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新时代下数字文化建设的成果展示。 

    镜头缓缓推进,聚焦在舞者身上,视频中的“梅妃”身穿淡粉色长袖舞衣,长裙曳地,纵身飞舞,犹如惊飞的鸿雁,这是《梅妃》选段中最经典的舞蹈——惊鸿舞。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运用6DoF技术将惊鸿舞解构,现场的嘉宾们可以放大、缩小调整任意角度观看舞者的每一个动作、表情。

    6DoF是指6自由度视频技术或体积视频。传统平面视频只能看固定视角画面,VR360视频是以用户为中心看周围360度场景,是3自由度视频,而6DoF在此基础上增加位移,用户可以在观看画面中自由行走,选择自己的视角进行观看。

    对行业来说,基于6DoF技术录制专业戏曲演员的经典程式,则能为戏曲教学、研究等呈现立体、多维的细节。在“抖水袖”和“惊鸿舞”视频中,6DoF技术高清展现了演员手腕转动、眼波流转等十分微小的动作和情绪。

    “中国戏曲是‘程式化’的歌舞表演故事,唱、念、做、打,皆有程式。学习戏曲,必须360度无死角地雕刻动作。”王梦婷表示,数字化的一招一式,让戏曲功法变得一目了然,既能为初学者提供标准范式,可以反复放大观看,也为戏迷们开拓了一条自学途径。

    在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AI影像修复技术被业界专家视为关键举措。直播中,也呈现了AI修复后珍贵的戏曲剧目合辑。据了解,《逍遥津》、《九江口》《天仙配》等50部经典影像片段大多拍摄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且多以胶片、磁带为存储介质,不仅存在残缺、抖动、划痕、闪烁、噪声、模糊等各种问题,影像中还涉及到场景切换、灯光变化,对AI算法带来一定的挑战。

    借助AI影像修复等数字化技术完成的作品,不仅仅能填补残缺,还会更注重视频的细节和质感,让最终的呈现更细腻鲜活。例如人脸修复环节,通过人脸检测、人脸修复和融合模块等技术,模拟、仿真,最终生成人脸的细节,已经可以精确到每一根头发丝和睫毛。 

    一场「跨时空」的小年夜直播:以数字技术助力戏曲「焕活」传承

    “修复的意义远大于年轻演员们重新录制。”昆山当代昆剧院演员林雨佳表示,AI修复技术能再现老艺术家们的技艺风采,让青年演员有机会琢磨他们的表演,对后辈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同时,修复后的影像也让戏曲的高质量保存、传播、传承有了更多可能性。

    助力经典传承,探索数字文化新模式

    “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实现戏曲保护与传承、观演与传播的重要工具和必由之路,也给传统戏曲带来了创新和机遇。”

    直播中,各位嘉宾对数字技术焕活传统戏曲的价值给予了肯定。绍兴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演员周怡表示,数字技术不仅让经典影像作品实现修复和保存,还能在传播媒介、价值重塑等多方面提供创新思路,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昆山当代昆剧院演员由腾腾则建议修复传统戏曲可以从经典项目入手,“人们一提到昆曲就会想到上世纪40年代梅兰芳先生的《牡丹亭》,如果能修复这部经典,必然可以更好地推动昆曲走向大众。”

    为促进中国戏曲繁荣发展,加快施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以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为例,他们采取了数字拍摄技术,对地方小众戏曲及濒危项目进行了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已经形成了约1800部、2500小时的珍贵影像资料。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联合戏曲行业专家学者、腾讯公司围绕“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中国戏曲文化焕新”召开了专项研讨会。国家京剧院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彭维认为,技术修复后呈现于荧幕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魅力,又能增添视听技术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全面提升了戏曲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AI影像修复、沉浸式媒体、6DoF、点云建模等技术应用,可以让经典影像作品焕然一新、让戏曲程式动作立体、让文化传播形式多元、让受众参与体验更沉浸。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相关同志表示,从创作层面来说,数字技术可以利用灯光、建筑本身幻化出许多传统舞美技术无法实现的场景,高真实度的渲染使现实和虚拟世界完美融合,这无疑将成为未来舞台演出的探索趋势。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还能为戏曲版权问题提供最优解,腾讯SSV探元数字文化开放平台结合公司cpsp版权保护技术、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建立传统文化的数字资源库,为版权保护、数字信息化存储提供有效工具,形成数据化、线上化的“数字戏曲资料库”,为戏曲的市场化运作、版权确认提供高效助力。

    “文化遗产一直面临着保护难传承难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数字科技不仅能够永久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能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表示,腾讯在两年前成立了数字文化实验室,开始系统化地挖掘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和数字科技深度结合。

    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戏曲焕新”不仅让一出出经典的戏曲实现高清永久保存,还能通过便捷化、国潮化的方式让公众了解戏曲、爱上戏曲、传播戏曲,让戏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光彩。

    news.zol.com.cn true https://news.zol.com.cn/854/8548341.html report 6771 一曲戏腔传千年,悠悠吟唱古与今。2月2日,一场主题为“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甲辰龙年小年夜戏曲焕新”的直播活动正式启幕。此次直播是“中国戏曲文化数字焕新行动”的开篇,涵盖了数字技术和戏曲文化、流行元素与传统艺术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也是首次将“数字技术解构戏...
    • 猜你喜欢
    • 最新
    • 精选
    • 相关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