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自律学生手机挑起“防沉迷”大旗

      [  品牌资讯   ]  

        近日未成年人防沉迷成为全网关注热点,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宣部接连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推进防沉迷系统接入。尽管游戏时间受到严格管控,但移动终端上的诱惑,可远不止游戏一个:在线直播、短视频、网络交友、不良信息等问题同样急需解决。

        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有1.83亿人,拥有自己上网设备的比例高达82.9%,其中65.0%拥有手机,即将近1亿未成年人,深陷手机的漩涡里。

        对此,有的家长选择“一刀切”——不给孩子买手机的解决方式;也有的家长寄希望于软件或游戏推出的“防沉迷”和“青少年模式”;但新问题随之而来,老师安排的网课、签到、作业大部分要在手机上完成,手机“不买不行”;而应用端的“防沉迷模式”“青少年模式”暴露出效能发挥不足、识别不精准、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样令人忧心。

        缝缝补补两边不讨好的“防沉迷”

        最早的网络游戏“防沉迷”,可追溯到穿越火线“三亿鼠标枪战梦想”的时代,那时的网络游戏还是遵照未成年人3小时以内为“健康”游戏时间。平台也未接入公安身份信息数据库,未成年人随意捏造信息就能轻易躲过防沉迷管控。

        腾讯游戏强制用户实名验证

        直到2018年,腾讯率先进入防沉迷2.0阶段,接入了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校验,强制实名注册,未成年人每日限玩1.5小时。从这时候起,管控与受控双方的斗智斗勇才正式开始。有孩子利用爷爷奶奶的身份信息躲过监管,也有孩子从网络找来身份证姓名伪装成大人,让2.0防沉迷瞬间破防。两年后,腾讯防沉迷机制迎来3.0版本升级,开始对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账号要求人脸识别验证。

        到了今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明令限制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腾讯游戏、米哈游、网易游戏等游戏厂商纷纷响应跟进。在主管部门和游戏厂商的严密配合下,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似乎已天衣无缝了。

        游戏租号成为未成年人躲避监管的灰色产业

        遗憾的是,未成年人还是可以通过花钱租号、买号等途径,绕过监管无限制玩网游。游戏账号租卖成为了未成年人躲避管控的灰色产业链。

        此外,青少年沉迷网络,不止有网络游戏;游戏直播、网络社交短视频平台同样需要防范。近两年来打开视频或游戏直播软件,应用都会弹出“青少年模式”窗口介绍,这其实就是应用端典型的未成年防沉迷功能。如今,国内已有50余家网络平台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在这些领域,平台对未成年人的管控又进展如何呢?

        应用端“青少年模式”

        以抖音为例,在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单日浏览超过40分钟,就需要家长密码才能解锁使用,且每日22时到次日6时也是软件禁用时间;“青少年模式”下的游戏直播平台还限制了充值、信用卡、打赏等功能;新闻和视频平台的内容则多为人工精选,只保留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

        可实际应用上,“青少年模式”暴露的问题不少。今年8月的报道就指出,有的孩子骗家长刷脸拍照,结果偷偷解锁防沉迷;或通过“忘记密码”,凭绑定的手机号和验证码也能解锁“青少年模式”;最哭笑不得的是,只要把开启“青少年模式”的APP卸载重新安装,就变成了无人管理的原始模式。低效的“青少年模式”让人产生质疑,管理上形同虚设。

        另一边,有软件开发者也表示:视频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上传内容,人工筛选出内容会有一定滞后性;且作为应用端,不管是“防沉迷”还是“青少年模式”,都只能从软件上打磨防沉迷规则,要实现高效管控,还需要与手机系统和手机硬件厂商达成更紧密的配合。

        缓兵之计的手机“儿童模式”

        事实上,随着手机在大众生活的普及,不少手机厂商也觉察到孩子会使用父母手机的现状,开发出了专属的“儿童模式”,有望成为“防沉迷模式”“青少年模式”的替代方案。

        手机“儿童模式”

        苹果手机“引导模式”

        譬如国内手机品牌内置的“儿童模式”,就可屏蔽部分功能或软件,家长也可以通过密码来管理手机使用时间。苹果手机的引导模式,能限制“打赏”等特定功能,并结合儿童账户来管理未成年人使用手机。

        所以,防沉迷问题终于要迎刃而解了吗?并不能。这套看似终极的解决方案也有明显弊端,这些“儿童模式”,可以理解为家长把手机的部分功能阉割掉,再暂时拿给孩子用;此时家长不仅要忍受“失去”手机带来的不便,每次设置还要在手机上操作一番,并非长久之计。

        归根到底,这些产品在设计之初,都不是围绕未成年人去开发的;之所以有“儿童模式”,恰恰是因为手机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在“儿童模式”下的手机,也不再是一部完整功能的手机。放眼当下市场,好手机比比皆是,却没有一款真正为学生和未成年群体量身定制的产品,这一问题值得让人深省。

        学会自律,才是“防沉迷”的根本

        孩子沉迷手机的本质,是不够自律。一个自律的孩子,并不会沉迷手机,也不用家长操心。所以让孩子学会自律使用手机,才是正解。常年关注青少年成长环境的IPRO手机,洞悉了这一问题本质,在去年就启动了自律学生手机项目,期望通过终端、应用端、和家长多方协力,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自律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据透露,IPRO近期将在国内发布一款专为青少年打造的“学生手机”,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家长在自己的手机上,就能实时守护孩子,实现管理应用、管理使用时间、实时安全定位、屏蔽网络负能量等功能,为孩子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孩子也能和家长沟通和反馈,制定双方认同的手机使用时间和方法,不仅解决了因手机衍生的家庭矛盾,还能引导孩子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养成自律的习惯。

        IPRO自律学生手机内测版

        在如何高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机”问题上,IPRO产品团队在深入探讨后明确指出,学生使用手机不应该是“一刀切”的解决方式,做好防沉迷的同时也需要弹性管理,并保留完整的手机功能,不能因噎废食。

        即将面世的IPRO学生手机,有望成为当下管理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全新解决方案。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让青少年从科技中受益,共同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每个企业的努力,也是每个企业的责任。

    news.zol.com.cn true https://news.zol.com.cn/776/7766952.html report 4842     近日未成年人防沉迷成为全网关注热点,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宣部接连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推进防沉迷系统接入。尽管游戏时间受到严格管控,但移动终端上的诱惑,可远不止游戏一个:在线直播、短视频、网络交友、不良信...
    • 猜你喜欢
    • 最新
    • 精选
    • 相关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