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企业家》杂志9月上半期封面图
让苹果、谷歌和诺基亚着迷的网络革命新思维。它也可能改变你的商业
本刊记者 张亮 本刊特约记者 王冰容 林嘉澍
I. 链接
1995年8月,网景作为首家网络概念公司登陆纳斯达克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张地图能将这样的三个人连接到一起:距离华尔街不远的一所学校里,11岁的马克·扎克伯格即将升入六年级,他使用着一台486电脑,并买了一本《C++傻瓜书》开始自学。在网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的母校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20岁的麦克斯·拉夫琴筹措着个人创业计划,这个精力过剩的乌克兰移民,决定用自己的信用卡开始冒险。而在网络革命的中心地带硅谷,40岁的史蒂夫·乔布斯不得不面对现实:他试图用来“狠狠打击”苹果电脑的NExT公司在裁掉半数员工,砍掉其硬件部门后,终于勉强盈利了。
之后的12年中,这三个年龄、背景和身份均相去甚远的人陆续引爆了一些改变人们生活的科技变革。回到苹果电脑的乔布斯用iPod和iTunes开创了一个新的消费电子行业;拉夫琴在自己的第五次创业时迎来了好运气,他的Paypal成为了电子支付的全球标准;而开办了校园网络社区Facebook的扎克伯格则开始被人们喻为“下一个乔布斯”。
似乎有什么东西相互吸引着他们的命运。仅从物理角度,拉夫琴和扎克伯格先后来到了乔布斯的故乡。如果对于扎克伯格来说,从美国的东岸迁居西岸只是个距离问题,拉夫琴辗转至此就不那么简单了:他的家庭离开前苏联的根本动力是和克格勃的对抗及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恐惧。
而他们更切实的交汇点发生于比特层面。2005年以来,这三个人先后从不同角度介入到一种名为Widget的微不足道的技术中,并很可能依靠这种小则几百K、大则几兆的微型软件改变人们使用手机、社交、获取信息及广告传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