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人的表情,就知道喜怒哀乐;捕捉到一张图片,就能说出背后的故事;发现你要出门,为你推荐供选择的衣服。”未来,微软小冰为我们做的远不止这些。在2016中关村在线技术论坛对话环节,我们采访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博士,看看他如何讲述人工智能与情感的交汇。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博士演讲
当人工智能遇到人类情感
对于微软小冰,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与之互动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看起来活泼可爱健谈的小冰到底为何这么“聪明”呢?张博士就小冰的语音功能进行了说明,语音合成需要很多时间学习,包括掌握情绪的表达、讲话的腔调或用词等等,“我们将小冰设定为一个16岁的女孩子,而借助‘微软牛津计划’,小冰有可能实现更丰富的情感表达。”
微软的“牛津计划”包括语音、自然语言、视觉识别等领域。“例如,你给小冰看一张照片,‘她’看到表情后就能分辩出这个人是高兴、惊喜还是恐惧。我们会结合使用场景加入更多的判断,持续地将最新技术加入小冰。”张博士说。
事实上,小冰的成功就是得益于与人类的情感交流。如今的搜索服务只是简单的问答,但这种模式会渐渐转变,更多的是像人们用微信聊天一样,这才是未来的趋势。在张益肇看来,机器人要有很高的EQ,比如智能手环能意识到人很忙,自动拦截信息,但是当亲人发来紧急信息时,又会立即弹出通知,这都需要智能判断,“目前,这些场景仍然需要人类编程识别,但未来机器是可以自己做到的,会让服务更加人性化。”
与小冰不同,小娜(Cortana)是生产力平台的应用。随着小娜的理解力提升,将帮助用户处理更多的问题,大幅削减了人工操作的步骤。
对于语音识别的未来,张博士指出,任何技术的普及都需要一个过程,语音助手总是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例如开车的时候。“我认为这项技术要先从有痛点的使用场景普及,随着技术成熟,再慢慢推广到其他场景。对于语音识别来说,微软目前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比如语音听写的成功率已经很高了,实用性也很高。另外就是语言翻译,这也是痛点,比如一个德国人娶了中国人,他们与对方的家长要如何沟通?这些使用场景会越来越多。”而微软的Skype Translator实时语音翻译技术目前已经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部分语言的翻译问题了。
还记得“How Old”和“TwinsOrNot”吗?
微软的“颜龄机器人”(How-Old.net)和“微软我们”(TwinsOrNot)吸引了很多网友去体验,其实它们都是基于“牛津计划”所产生的。事实上,这两款软件可不止是“我看起来有几岁”,“我和哪个明星长得像”那么简单。张博士说:“‘牛津计划’上线后,我们借助人脸识别可以帮助走失的孩子,毕竟要是走失很多年,样子已经改变,面部辨别就变得非常重要。”微软牛津计划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由多个智能技术API、SDK和服务构成的,基于机器学习的云平台,开发人员基于此可以轻松开发出更智能,交互更多样的应用。
此外,其中的人脸识别技术还能预测一个人年龄的演变。如果你的相册有很多照片,用这个方法也可以轻松、快速地找到想要的图片,并且还能根据算法进行美化。未来,智能试衣镜等产品都能与之整合。
黑科技无处不在
无论是可穿戴设备还是汽车,似乎与智能密不可分。在CES上,微软就展示了与汽车厂商的合作,可以通过智能手环与汽车交流。例如天气很冷时,上车之前先跟汽车说“加热”,随后就能享受到温暖的环境。
至于增强现实设备HoloLens,更是用户关心的产品。张益肇表示:“微软当前有三大发展方向,其中就包括更多个性化的计算,HoloLens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辨别出哪些信息是最有用的。”
揭秘微软亚洲研究院
在外人来看,虽然微软亚洲研究院名声在外,但真正了解这个地方的人并不多。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博士自然很有发言权。“其实,微软共有六个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之外,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涵盖的领域主要有自然用户界面、新一代多媒体、以数字为中心的计算、互联网搜索与在线广告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重点研发创新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等。”在他看来,这里更像是斯坦福、MIT这些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高校。
当然,微软亚洲研究院不仅做研究,还承担着很多使命,包括推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分享相关的学术报告,尽快地将创新技术应用到公司的产品,让用户享受到。张博士表示,“Windows 10上的Windows Hello,就是我们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所开发的,它更安全,更方便。我们认为,生物特征识别登陆要更有帮助。另外比如在小冰上,自然语言理解、图像理解等,都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与小冰团队合作,一起做出来的。”
机器人统治人类?还早着呢
包括霍金、伊隆·马斯克在内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多次表示担忧,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对人类带来灾难。而在张益肇博士看来,还为时尚早,“目前来看,机器还是人来控制,这将是很多年都不会改变的情况。”
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采用了智能操作,例如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机器并没有学习过如何应对,必须让人用更高的智慧去解决。“有时候,由于牵扯到人的价值观等问题,包括文化等方面,很难让机器去学习这一点。因此,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助手,需要花费时间与用户互动,掌握更多的使用习惯。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工智能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考虑到这么多的因素,因此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张益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