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新闻中心 > 以用户需求出发的创新是2010成功之道

以用户需求出发的创新是2010成功之道


CBSi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中关村在线 【原创】 2010年12月31日 07:30 评论
回到顶部阅读

电脑产业创新重于性能

    可能很多人认为,2010这一年的IT产业似乎与这个世纪的前面几年没什么不同,芯片继续升级,新产品继续发表。虽然有苹果这样抢眼的厂商,也有3D、电子书平板电脑这样的热门产品,但产业似乎还是按步就班地继续发展,并无意外之处。果然如此么?

2010的电脑产业,创新是法宝,性能不是

    过去几十年的IT产业基本上由芯片革命主导。把握了新一代芯片机会的厂商有望成为新的领导者。而不跟随芯片技术的升级,无法推出更快、更强的产品,肯定会失去用户。过去三十年来,这几乎是产业的真理。但是这个规则这些年来遭遇了越来越强的挑战,很多产业领导公司开始寻求新的成长方式。

    从芯片领导厂商intel说起。在与AMD的竞争历史中,CPU的主频高低一度是最受关注的指标,因为主频越高表示产品性能越强。当主频提升遇到瓶颈时,线程数量、核心数量又摆到台面上。这些数字体现的仍然是处理器性能的高低。但是在2010年,随着新一代酷睿i系列处理器的推出,intel口风已经明显改变,性能数字高低不再是宣传的重点,甚至在市场推广时只在处理器标识上给出一个模糊的星级评定。新一代处理器的重要卖点也变为集成视频处理功能,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带给用户的价值,而不再是计算圆周率的速度。


以用户需求出发的创新是2010成功之道
Intel新一代酷睿i处理器

    intel是产业的领导公司,下游的PC厂商应该高度关注它的动向,并随之调整。但PC毕竟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哪个公司也不会轻易调整策略,毕竟一次失误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保守一些更安全。所以2010年我们还没有在台式机笔记本市场上看到显著的变化。除了一贯特立独行的苹果。

    根据ZDC数据,在中关村在线的产品数据库里,关注度最高的10个笔记本电脑品牌平均有超过200个型号的产品在2010年的中国市场上销售,而苹果仅有16款产品。但是苹果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全球)却与型号数有巨大反差,显然苹果电脑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产品的数量,同样也不是性能。苹果在2010年秋季推出了新一代的MacBook Air,轻薄依旧,性能也不出色。如果考虑到价格,性能的弱势更加明显。

    但是这并不妨碍新的MBA出现在很多人的愿望列表里。有很多用户需要足够轻便而且坚固的笔记本,性能够用就好。相比其价格,性能甚至算不上MBA的软肋。放弃性能的追逐,在应用层面满足用户需求成就了MBA。

回到顶部阅读

影像产业创新重于画质

2010的数码影像产业,创新是法宝,画质不是

    数码相机的重要指标是影像质量。锐利的细节、细腻的层次以及丰富的色彩是很多人选择数码相机的重要需求。但是作为介于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设备,数码影像产品要受制于模拟/数字转换技术的进步,性能改善速度有限。所以在已经有很多用户为了更高的画质选择了单反相机之后,如何继续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所有数码相机厂商面临的挑战。

    单电相机是近两年颇为热门的新产品,这类产品兼具卡片数码相机的轻便和单反数码相机的高画质特性,被很多人看好。但推出一段时间之后单电相机的整体关注度仍然不太高,似乎要成为高端用户和发烧友的小众玩具。直到2010年,索尼的加入。


以用户需求出发的创新是2010成功之道
单电相机比单反相机小了数倍

    索尼在2010年中期推出NEX系列产品(索尼称这类产品为微单),立即热销,一度涨价近千元。在硬件方面,NEX-5C提供了单反相机的画质,同时有相对小的体积,可以让很多入门级单反相机用户放弃单反,4000元上下的价格也显得比单反相机更具竞争力。但这并不是它优势的全部。在操作方面NEX-5C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台复杂的专业相机,而是针对普通用户和爱好者设计操作界面和功能,同时加入了自动全景、3D GIF等原来需要复杂后期处理才能实现的功能,提升拍摄乐趣和易用性。

    作为单反相机的新品牌,这两年索尼在与佳能和尼康的竞争中还没获得优势。索尼改变策略放弃单纯的画质追求,用NEX系列产品把高画质、便携性和易用性统一起来,让消费用户重新认识了单电相机,终于获得成功。

回到顶部阅读

手机产业创新重于品牌

2010的手机产业,创新是法宝,品牌不是

    手机品牌的影响对用户的选择非常重要。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行业老大诺基亚的影响力正在逐渐衰弱,而另外几个厂商抓住了智能手机的机会,成为新一代的领导者。高价位的iPhone4在全世界都成为街机,固然有苹果品牌的力量,但优异的硬件平台和出色的软件平台肯定功不可没。而这两年MOTO紧跟Android平台从而重新崛起也令人佩服。

    在中国市场,两个品牌的创新更值得关注。

    一个是2010年秋季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HTC。作为此前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品牌,HTC却早就有了众多的粉丝和追捧者。这自然不能归功于品牌宣传。HTC原来并不是手机厂商,但借助自己制造手持智能设备的经验,配合关注用户使用体验的软件设计理念,让HTC成功占领了近50%的Windows和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在软件和硬件层面的创新让HTC产品在智能手机的激烈竞争中高速成长并保持了优势。


以用户需求出发的创新是2010成功之道
HTC进军中国

    另一个品牌不是手机而是运营商中国电信。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移动通信领域里的品牌并无优势。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互不兼容的网络对电信更是巨大的挑战:高端用户很少会放弃原来的号码为了3G转投电信。电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解决方案:快速推出定制的双网双待高端智能手机。

    这样高端用户可以保留原来的GSM号码,同时使用电信的3G网络。当移动的TD平台缺少优势机型,而联通主推iPhone的时候,电信联合几个主要智能手机品牌,从2010年初开始,连续推出几款高端双网双待智能手机,成功获取了一批需要3G又不想转网的的高端用户。

回到顶部阅读

用户需求开启创新时代

2010,以用户需求为起点,开始2.0版本的创新时代

    在IT产品只为专业和商用人员设计的时代,性能理所当然是第一位的,易用性或者用户体验并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那个时代,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强悍就是成功的最好保证。所以厂商往往是先获得技术,然后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制造产品,再想办法找到适合它的应用,以这个应用为卖点,把它卖给用户。

产品 --》应用--》用户

    这个逻辑延续了很多年,而且效果还都不错。这是因为用户群相对单纯:都是专业人员; 而产品性能往往是瓶颈,只要能提升一些性能就可以让用户顺利买单。但是,当IT产品变为消费类用户高度关注的产品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方面,随着性能的快速提升,面向消费类用户的应用环境中性能往往不再是瓶颈。不仅PC如此,甚至相机手机都有类似情况。这时候提升一些性能对用户来说没有明显感受,自然没有更新产品的动力。一台三四年前主流配置的电脑,配合当时的操作系统,可以顺利完成绝大多数现在的工作。用户当然不想买新机。另一方面,用户对应用的需求千变万化,厂商先造产品再编造出来的应用需求与之难以契合,用户自然也不买单。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两年的处理器都围绕着高清解码能力打转,但用户关心的却不是这些。而视觉效果未必出色的16:9显示器比例硬是安上了是为了看宽银幕电影没黑边的名头,更显得牵强。

    现代的IT产品,特别是面向最大量消费者的产品,应该把这个链条倒转过来:先找到用户需求,设计好应用,再制造满足应用需求的产品,这样得到的创新才能成功。

用户需求--》应用--》产品

    2010年的经验证明,春风得意厂商多少都遵从了这个逻辑。前面介绍过的苹果、intel、索尼或者HTC大多把精力先放在提供最佳用户体验上,找
到适合需求的的应用方式,再以此为核心设计产品,自然能轻松获得市场认可。

    在前面的回顾中我特意没有提到3D电视,虽然3D是2010年最热门的关键字。3D电视在年初被所有厂商看好,但实际市场反应显然不及预期。从上面的需求链条中可以看到,3D电视在线显然没有适合用户的需求。这是典型的传统产品逻辑:厂商掌握技术,造出3D电视,然后试图说服用户“在家看3D节目是很好的应用”。不幸的是,需要买电视的用户需求点可能是更大的尺寸、可能是更丰富的功能,却不是带着眼镜看3D。脱离了用户需求,3D电视的创新自然没有获得与宣传力度一致的火爆。

    如果把以厂商为中心的产品时代看做1.0的话,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产品创新2.0时代正在从2010年开始。

查看本文作者 中关村在线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智能穿戴  汽车科技  三菱空调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