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日本TaiyoYuden公司利用有机染料成功地研制出CD-R可记录光盘。1990年, Sony公司发布了《橙皮书》,成为第一个关于CD-R光盘规格的文件,是目前已被工业界广泛认可的标准,并相继推出MO磁光盘、CD-RW格式可刻录光盘的国际统一标准,在可读式光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新增了可刻录,可反复擦写的功能。
时至今日,光碟(CD)技术已经为资料的存储和放送提供了大量的选择,它包括三种介质,区别在于CD-ROM是只读光盘、CD-R是一次性写入的,可以保存经常用到的不变的数据,CD-RW光盘可以重复写很多次。
这里我们介绍的CD-R也称为CD-WO(Write Once),只能刻写一次,写入后CD-R盘片上的信息不能再改写了,但可以在CD-ROM驱动器上反复读取。目前市面上的 CD-R 空白光盘主要有绿盘、金盘和蓝盘三种类型。CD-R光盘可以刻写成CD家族的各系列光盘,如数字音频光盘、VCD视频光盘、CD-ROM数据光盘,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CD-R的刻录奥秘何在
CD-R的刻录奥秘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CD-R的物理构造原理。下图是CD-R刻录光盘的剖面图,可以看到在最下面的一层实际上是塑料基底,它占有整个盘片中最多的体积,是形成盘片强度和形状的关键。向上的染料层就是最关键的部分,该层就是刻录和保存数据的层面,刻录盘的性能就取决于该层的质量。再向上一层是反射层,用来反射光驱或者刻录机的激光束,低档的盘片可能用铁或者铝,而高档的刻录盘则采用银作为反射介质。接下来是保护层,能防止盘片的数据层(染料层)和反射层遭到各种意外破坏。最上面的是丝印层,实际上是各个公司来图画标志的层面,我们通常看到刻录盘的商标和图案就在这一层。
(图2)刻录盘的结构剖面图
CD-R是怎么工作的呢?许多人把刻录操作说成烧录,就形象地说出了刻录的工作原理。由高功率镭射光照射CD-R光盘的染料层,在有机染料层中利用775-795nm的激光物理烧出“槽”造成CD-R光盘片平面产生之凹洞(Pit)。当加热到临界温度时,被烧录过的区域产生了化学反应可以反射光,而没有烧录过的区域则无法反射。我们在CD-ROM进行读取操作时,CD-ROM就以光的反射来判断资料。
(图3) CD-R的烧录原理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牌子的CD-R使用的是共有技术来制造,但极少数厂家为了进一步提高CDR的可靠性和兼容性,在共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专有技术,如SONY的SUPREMAS技术。SONY光盘产品独有SUPREMAS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保证了盘片与不同种类刻录机的良好的兼容性,还极大地减少了刻录过程中的误码率,确保了数据信息存储的高度可靠性。
我们购买CD-R是要用来保存重要资料的,因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尤为重要。市场上CD—R光盘品牌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实在是很难选择。此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无疑是技术实力雄厚、长期受到认可的大品牌产品,类似SONY的产品应为首选。
SONY作为CD-R国标准橙皮书的制定者,其知名度和质量都是同类产品的佼佼者。尤其是在CD-R刻录光盘的制造上,SONY独有的SUPREMAS技术,超级精确母版制作工艺、精确冲压技术、超级涂层技术等最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既保证了盘片与不同种类刻录机有良好的兼容性,更可以极大地减少刻录过程中的误码率。质量卓越的Sony CD-R盘片记录时间长、可靠性强,读出周期为100万次,保存年限为100年以上,是用户保存最重要资料的最佳选择。
(图4)Sony CDR獨有的"Supremas"技术
作为长期以来在光存储领域占据技术与市场领导地位的国际性厂商,SONY始终致力于光存储产品技术的进步,Sony深刻的理解用户使用存储产品的根本需求就在于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地保存和精确、随时地读取,因此Sony所研发和投入应用的所有技术都围绕这一需求展开,用户对Sony产品的信赖也正是由此而来。随着未来光存储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其应用前景也会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