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也玩“性价比”?乍一听上去,这个说法颇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自从笔者用上了这款SONY S53液晶显示器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象广告里说的:“价格便宜,量又足”,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SONY玩起“性价比”来也玩得那么酷!
S53的第一印象:超薄边距
经过笔者在中关村海龙市场忙乎了一整个下午,直到晚上天黑了才把又一台新电脑给抱回家里,回到家又顾不上吃饭,就赶紧装上机器“烤机”。其实,以前那种老DIY爱好者们要“烤机”24小时的做法现在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不过,新机器买回家连续跑几个小时,至少可以检验一下各个部件的散热能力。
SONY S53给全家的第一印象是超薄的边距,只有一公分多一点的边框,几乎让人感觉不到边框的存在,使得整个屏幕的尺寸显得非常大。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样薄的边框上面竟然放置了一排竖置的按钮,空间利用率不可谓不高。屏幕下方中央部分的SONY字样和右上方的TCO’99标志,给简洁的面板增添了一些灵活生动的感觉。
第二印象:色彩饱满,画质清晰
日系LCD的最大特点就是色彩饱满,这款SONY S53也继续了这方面的优点,开机进入Windows界面后,可以看到清晰、锐利的窗体线条和文字,这本来也是LCD的强项。在显示彩色图片时,S53所表现出来的艳丽色彩,足以让我这个用惯了多年的特丽珑显示器的“伪专家”也称赞不已。
从技术指标上看,S53的规格中等偏上,虽然比不上高端的X53,但也足以在群雄中胜出了。最大亮度为250流明,感觉上亮度的表现要比这个标称值要好得多,对比度则达到了500:1,可以说相当高了。响应时间为上行7毫秒、下行18毫秒,总体响应时间为25毫秒,虽然不是时下流行的16毫秒,但表现并不逊色多少,尤其是它的色彩表现绝对比很多所谓的16毫秒产品强得多。
第三印象:价格便宜
全家对S53的第三个印象可以说是“价格便宜”。可别小看了“便宜”这两个字,一方面是SONY的高品质高价位的路线,比起同类产品来说价格通常要贵上一大截,另一方面是最近来势汹汹的15英寸LCD涨价风潮,不少的品牌都已经明里暗里地上调了150~200元的售价。从这个两个方面讲,S53目前2899的价位都可以说是非常超值了。
第四印象:独特设计
SONY作为显示器里的第一品牌,S53的品质自然是不用提了,这里只说一点颇感新意的独特设计吧。首先当然是超薄的边框了,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超薄边框的LCD产品了,但大多数都是作为高端新品出现,而S53可以说是中端产品里的第一款超薄边框的产品。
其次是S53独特的后盖板设计,恍眼一看,还以为是一整块后盖板,找不到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接口。轻轻一拉才发现这个盖板是滑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输入口都在盖板后面,线路接入的空间相当宽趟,一点也不显得局促。另外,除了面板左边的软触键开关以外,在后边还有一个黑色的硬电源开关,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很体贴的设计,尤其是长期不用显示器或电源线经常拔来拔去时,硬电源开关要更加安全和可靠得多。
总结:高贵不贵的S53
最后想要总结的是,一说到SONY,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风靡多年的特丽珑显示器,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虽然CRT显示器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但大多已经沦为中、低端产品,而真正的高端已经被LCD全面取代。
进入LCD时代以后,SONY的地位可能并不象CRT时代的“唯我独尊”了,但其第一品牌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为了拓宽产品线和扩大市场占有率,SONY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尝试生产一些高品质、但又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的产品,S53可能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吧。
作为一个SONY品牌的老用户,从最早美格500T(用的SONY的特丽珑管)到去年自己买的SONY G420,总体的感觉是,SONY的品质无可挑剔,但是价格太贵了。而S53却给人另外一种感受,这就是“价格便宜,量又足”。需要的朋友可以到代理这款产品的鑫科思特专卖店看一看。
附:详情请咨询鑫科思特专卖店
海龙306 82663316/17
太平洋208 82667123
鼎好3034-3037 82697216/17/18/19
硅谷2E05 828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