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初直接升级至TFT面板的彩色手机厂商迟迟无法与TFTLCD厂商有效克服面板零售价不断下滑以及待机与用机时的省电问题,TFT面板成本及耗电明显与低价、量大的成熟性手机市场需求特性不符,近来已有不少彩色手机及PDA厂商开始将内部定位在成熟型彩色手机市场的机种,转回应用CSTN面板。
当前,CSTN与TFT面板厂大概可在2.1英寸市场划下分水岭。在2.1英寸以上,因属单位报价较高的高阶手机市场,加上搭配数码相机模块已成必要配备,在较高画质分辨率要求明显凌驾省电性及成本问题后,TFT面板已几乎独占此块市场;至于2.1英寸面板以下,由于产品属性较偏好低价与高待机,CSTN面板成为彩色手机与PDA厂商的最爱。
面板厂指出,虽然CSTN面板咸鱼翻身,未来产品应用更可遍及各产品金字塔底部的成熟市场,但对日系IDM大厂来说,仍宁可将研发资源放在TFTLCD、LPTS及OLED等更先进技术的面板领域。
和日系CSTN厂想退出市场相比,台系CSTN厂却不断通过技术转让、购买生产线等动作,试着先接收其市场,再视自己产品策略及营运效率,抢占其他市场份额。放眼全球,仍在积极扩张资本支出的CSTN厂商,当前除我国厂商,应该没有其他厂商了。
面板厂商表示,我国内地彩色手机市场零售价已从年初的150~250美元,直线下探至100~200美元。当前除台系代工厂吃得下订单外,应没有其他厂能做得到。而在代工成本空间急速被压缩后,成本仅达TFT解决方案60%不到的CSTN面板,将重新成为市场需求主流,并有利手机厂商将自身产品线清楚定位。
在台系CSTN面板厂商重新有效定位产品市场,加上资本支出计划陆续启动,面对客户端不断要求CSTN模块仍需持续降价压力,CSTN面板模块中的零部件也势必得改采台湾地区厂商的解决方案,才会出现更具弹性的成本空间。其中,已可披挂上阵的就是台系IC设计厂商酝酿已久的驱动IC产品线。
以当前日系驱动IC厂商如精工爱普生(SeikoEpson)及日立(Hitachi)为例,当前其4K与65KCSTN驱动IC报价仍高达5~6及7~8美元,与台湾地区IC设计厂商的差价多达近一倍。至于韩系三星及Hynix的CSTN驱动IC,虽同样拥有报价较低优势,但在彼此下游合作厂商多互相为竞争者,加上本地研发资源缺乏,无法提供及时性服务内容,产品竞争力有所打折。
在日系及韩系厂商都有其先天上的竞争缺陷,台系IC设计厂商的产品机会早已不言而喻。虽然台厂上半年因仍困在晶圆代工及后段封测产能学习曲线中,而难有突出性的表现,但在上游这些生产问题都逐一克服,配合下游CSTN模块厂商亦打通销售市场任督二脉后,台系CSTN驱动IC设计公司的业绩爆发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