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英特尔讯驰移动技术的发布,迅速引起了业界的热烈反响。而一场围绕移动计算的主体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方向,围绕无线计算与通讯的融合趋势的讨论也在业界广泛地展开。由蓝博公关承办的“面对面”系列经济对话也以“2003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如何洗牌”为主题,请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国区副总经理 李滨、英特尔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 庄海欧、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以及方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移动产品业务群总经理 宋建东和业界近百人一起进行了一次酣畅淋漓的热论,而讨论的焦点则是移动计算、无线互联能否成为2003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旋律?
计算与通讯融合——笔记本发展必然趋势
庄海鸥:迅驰技术可以在很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谈四个方面,刚才各位老总都谈到了。第一,它可以进一步地更轻更薄,重量在一、两公斤之间的笔记本电脑,性能超过了以前奔腾四,电池时间可以持续5个小时甚至更长。第二,它可以使笔记本随时随地上网,等于是把办公室带在身边,这是一种观念上的变化,是一种全新的应用上的变化。我们全球发布迅驰移动计算机技术后马上受到全球各行各业、包括计算机行业、通讯领域热烈的欢迎,市场反应非常热烈。2002年实际上是中国市场从传统的计算向移动计算开始转型预热的一年,2003年则会是腾飞的一年,会是整个改变计算、改变人们应用的传统模式的一年。
张梅:迅驰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布,应该说给中国笔记本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迅驰的发布是从技术驱动转向了应用驱动。以前我们讲笔记本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地能够移动应用才产生的这样一个产品,那么真正具体怎么能够摆脱笔记本,包括电源的束缚,包括能随时随地上网,与通讯结合的这种束缚,迅驰的发布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确实是给笔记本应用、给用户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迅驰给我们带来了技术的可能,将来无线应用也会越来越普及。这些将是2003年笔记本市场的亮点。
李滨:迅驰的发布和所有其他新的更可靠的应用都是帮助用
户砍掉一条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上网在自己公司内部网络上进行资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外还砍掉了电源线,无线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时间可以进一步延长,有5小时到8小时、10小时的循环能力,最终实现了办公室可以随身携带。两条线砍掉以后,你会发现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真正实现了随时应变的移动运算能力。可以随机应变实现计算能力,这是2003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任务。
宋建东:我想明年以后,可能超出2.5公斤的笔记本将很少见了。2002年我们在地平线上已经看到移动计算的曙光了,市场的爆点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2002年国内的笔记本电脑占整个PC总量还不到8%,这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庄海鸥:我觉得迅驰的技术是应运而生,是根据整个基础设施、通讯的技术和计算技术的融合而实现的。在过去两年当中,所有的公司都在讨论,整个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计算和通讯两个产业的融合。而现在我们有全新的技术、全新的产品去证实,去进一步去推动这个融合。在今后的这一年当中,国内的用户不再是传统的围着计算机去转,而会有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去实现他们无线的计算。这样就变成了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整合,变成了完全的为人类来服务。
宋建东:我记得大概几年前就在讲计算通讯融合,今年英特尔推出迅驰以后,实际上是把计算机与通讯融合在一个非常现实的产品当中,将来对移动计算无线应用的普及一定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三大问题制约无线计算普及速度
无线上网,各厂家也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但是在基础设施铺设、无线安全保障、应用服务推广等方面,现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能不能具体谈谈目前面临的困难?
庄海鸥:在整个基础设施的过程当中,过去5年当中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
国内目前整个基础设施还不完备。在美国现在一些城镇可以做到完全是无线局域网,这个目标现在在国内还只是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现在实际上已经逐步可以实现。
迅驰是第一个技术把计算和通讯融合进来。那么计算在和通讯的融合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在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你要保证足够的电池储备,还要在通讯和计算的过程当中最有效地发挥两方面的优势。
李滨:的确,推动无线进程都是无线热点为基础。热点的铺设是用户真正实现无线快速上网的基础。现在笔记本电脑准备好了,下一步就需要电信运营商做好的无线基础设施。2003年无线的技术发展是怎样提升移动性,而笔记本的核心就是提高移动性,有了无线笔记本就能真正移动起来了。而确保在移动过程中数据、无线通讯的安全,这是大家在今年发展无线当中会遇到的问题,厂家怎么去解决?一方面笔记本怎样来保护数据,另一方面是各种无线局域网怎么实现无线网管理,给用户提供最大的安全保护。
另一方面,在真正无线环境当中,更多的人用笔记本获得他的资讯。这些移动需求要求厂家提供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来确保用户在各种场合获得最好的无线接受,真正满足用户的求。以上这两个方面是怎么样真正把无线变为现实、推动无线系统集成一个关键的难点。
张梅:怎样使无线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起来,我觉得不是笔记本厂商一个领域的事情,和通讯厂商、和政府机关都会有关系。
宋东建:实际上无论是英特尔还是IT厂商,特别是国内的四大电信应用厂商,移动、联通、网通、电信,实际上都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特别是在数据方面,赢得数据利润增长非常困难,需要一些新的硬件来源,我想无线互联移动计算的普及,应该对他们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但四大电信营运商、电信厂商和IT厂商能否都站在一起,这是个难点。在应用模式上,客户使用移动计算,如果无线互联你讲得再好,但你给客户创造的价值很少的话,这种普及带来的商业和社会价值还是非常有限的。而移动计算、无线互联到底能给客户多少价值,跟有多少应用模式有关。应用不是靠我们厂商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一定是很多的客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
庄海鸥:我们跟电信运营厂商合作能够进展得这么快,这么顺,这么好,我们自己都吃惊。我们过去在全球,如果三年之前来看,电信运营商是最大的客户,而且通常来讲电信运营商有很强的政府背景,规模非常庞大,资金非常雄厚,但是在商业合作当中也不是一个非常容易的合作伙伴。这是在全球范围都是如此的。
之所以我们跟移动和网通的合作这么顺利,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识:计算和通讯的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那么计算和通讯的融合会创造更多的应用,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当时在和网通、移动谈的时候,他们说你们需要的正好是我们需要的。实际上通讯运营商在发展的具体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用户,语音的服务和发展已经非常缓慢,开始走下坡路。真正的应用发展的领域是在数据业务。整个移动计算笔记本电脑无线电脑都是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会不断地推动一方面应用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整个通讯领域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当时一拍即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价格——挡不住无线计算普及进程
宋东建:实现无线的前提是移动。国外实现移动计算的普及有三个困难,一个困难是价格,也就是说价格还是非常影响国内移动计算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看到,笔记本目前跟台式机相比,同样的性能在价格上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可能目前差三四千块钱或者五六千块钱。如果我们的年薪收入整个笔记本电脑占到年薪的10%,这个普及可能不到8%,这是客观事实。
李滨:不同用户去买不同产品都是受价格驱动的,他在买你厂家对价格的承诺。很典型的就是两万块钱的笔记本,它有什么好处?它有更多无线联网的能力,有更多其它一些特性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现在用户去买T40笔记本,能拿到跟网通合作半年无线上网的一个卡,就是说用户拿到笔记本就可以实现无线应用,但是如果一个用户用15000笔记本买到基于迅驰的产品,他可以直接连到到公司的无线网络。相信这样一个产品的系列,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用户不会拒绝移动计算和无线计算带来的好处。其实任何技术归根结底是帮助企业和个人获得成功的机会。没有任何人会拒绝我会更成功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说,移动计算可以带来充分的自由,你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拿到我需要的资讯。在今天商业的社会里,能获得更多个人或企业可能成功的机会,没有人能抵挡这个诱惑力。
庄海鸥:应用可以创造新的市场,价格可能是一个稍微次要一点的问题。我个人是随时随地不能离开笔记本电脑,我所有的信息几乎都来自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无线应用,它可以使技术随时随地不断升级,使承受更少的因为传统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所带来的负担。
张梅:价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价格杠杆应该说也可以引爆笔记本市场大的洪潮,它会引发一部分人,比如说在成本这限制上面一些人的购买需求。毕竟我们中国的笔记本市场不到8%的占有率,跟台式机的份额比起来差距还很大。价格因素应该说是会起到一定衡量市场的因素。但是我觉得对于市场来讲,用户慢慢地在成熟,用户会考虑到我的投入的价格和我获取的产品,和获取的服务之间的比之值是否值得。
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用户在购买产品时,要考虑这个产品本身是不是满足了我真正的随时随地上网、随时随地移动这样的需求。所以,用户越来越理智,价格确实是一个杠杆,但我觉得目前为止不是放在第一位的一个难题。
无线计算离我们还有多远?
庄海鸥:目前我们在和中国移动,还有中国网通在全国范围内,以城市为中心开始设立无线宽带局域网接入点,到今年年底的目标是至少设1000家。而目前国内一些主要的地方,在人民大会堂、嘉里中心、国贸饭店和其它一些设施里已全部可以实现无线局域网宽带上网。再过一段时间,在更多的地方,像在星巴克餐厅、在飞机场、咖啡厅,都可以实现。现在不仅仅是计算机界,包括了通讯行业,都在推动这种无线应用的发展,也在进一步加强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
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推广,实际上是通讯行业和计算行业第一次的融合。无线计算的普及应该是在不远的将来。我认为今年应该是中国移动计算年。移动计算会经历一个迅猛的增长。中国产业的发展从来都是跳跃式的。
张梅:东芝笔记本从2000年开始就强调移动性,赋予它更多便利的解决方案。当时我们就内置了820.11这样的协议,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移动应用还是有所限制。今天迅驰的发布和整个大环境应该说给予了笔记本随时随地的移动,以及随时随地实现无线上网的功能。东芝3月12也同期发布了我们的系列产品,我们在4个系列、9款产品都用了英特尔的迅驰技术,我们也希望通过东芝在笔记本专业技术制造厂商的这个前提下,配合着英特尔讯持的技术,能够制造更多、更好、更多的这种系列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能够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宋建东:方正科技在2002年4月11号,推出了一款S2000GPRS上网的电脑。这款电脑解决了广域网情况下无线上网的问题,只要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可以浏览网页收发E—MAIL,54K的速度和拨号上网差不多。语言和数据可以自由切换,不需要上网时,这个手提电脑可以当手机拨号,都可以听得到。今年迅驰推出来以后,方正也已经发布了基于讯驰技术的笔记本产品,我们估计在四月中下旬大家会看到这些产品上市。我们可能会推出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的产品。方正科技在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广域网工作基本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也考虑到客户端无线应用的解决方案将来肯定很多,我们已预见到医疗、保险以及其它一些场所的行业用户,会有很多无线解决方案的需求,方正科技将为这些客户提供完整的无线解决方案。这个时间不远了。
李滨:中国市场无线应用的推广是几方面共同来推进的,我不敢说2、3年以后成为移动计算市场的主流,但是我想今年肯定是一个转折点。大家看到无论是中国网通还是中国移动去实现万里江山覆盖,从无线局域网中局域网的概念延伸到无线的广域网。我们无线厂家实现蓝牙技术,包括用户实现个人的无线区域网。无论是蓝牙技术还是801B的技术还是801A的技术,还是无线广域网的技术的发展,都会引用无线计算的技术,最终脱不开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这也是用户最关心的一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