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主流市场已经是INTEL的天下, P4和P4核心的赛扬成了人们装机的最爱,INTEL的845系列芯片组也成了人们搭配P4和赛扬4的首选,但是自家出产的芯片组就一定能发挥P4和赛扬4的最大性能吗?按照人们正常的逻辑,INTEL的芯片组搭配自家CPU自然是最好的。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INTEL的845系列芯片组能够毫无保留的发挥P4和赛扬4的性能吗?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就得搞清楚CPU是怎样与系统的其他部分联系的。
CPU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它负责处理系统所需的大部分数据。CPU与芯片组北桥及北桥与内存之间都是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数据就在系统总线中进行传输。打个比方,CPU和内存是两个大车站,北桥是两者之间的中转站,系统总线是连接各站之间的高速公路,传输的数据就是行驶的汽车。公路越宽,同一时间可以通过的汽车数量越多,同理,系统总线带宽越大,同一时间可以传输的数据越多,系统性能越好。由此可见,系统总线的速度将极大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发挥。众所周知,第一代Willamette P4采用4倍频技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CPU前端总线频率(即CPU与北桥之间的系统总线)提高到400 MHz,其后又推出了533 MHz的Northwood P4,支持Hyper Threading(超线程)技术、800 MHz的Prescott(即P5)也将很快推出,所有这些发展都导致CPU的数据吞吐能力大幅提高。但要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全力运行的话内存所提供的带宽必须要满足CPU的需要。
CPU的带宽需求是这样计算的,CPU需求带宽=CPU 前端总线位宽(主流CPU、内存均是64 bit)×CPU 前端总线频率 / 8。所以主流400 MHz的P4的需求带宽=64×400 / 8=3200 MB/s=3.2 GB/s。内存所能提供的带宽=内存总线位宽×内存频率 / 8。所以现在主流的DDR266内存带宽为64×266 / 8=2100 MB/s=2.1 GB/s。要想不拖住CPU的后腿,那么内存提供的带宽不能小于CPU的需求。当今的845系列芯片组在搭配400MHz的P4和赛扬4时最大只能支持DDR266,而DDR266远远不能满足P4和赛扬4的需求,这就造成了系统的瓶颈。INTEL搭配使用RAMBUS内存的850系列芯片组时内存带宽倒是可以很好的配合P4,但RAMBUS内存的延迟过高,导致它处理突发数据流的能力低下,更致命的是RAMBUS系统太贵了,不符合我们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的作风。而威盛推出的P4X400A芯片组却是一款十分适合DIYer的产品。P4X400A在业界首先正式支持DDR400,这种支持与INTEL 845GE/PE芯片组所谓的支持DDR333不同,845PE/GE虽然支持DDR333,但是却要配合533 MHz前端总线的CPU才能工作在DDR333的状态下;而P4X400即使配合400 MHz前端总线的P4及赛扬4都能支持DDR400的内存。因此,P4X400A是主流市场中最大程度消除内存瓶颈的P4芯片组。
威盛P4X400A不光是完全发挥了CPU的性能,系统的另外两个性能瓶颈――AGP带宽和南北桥带宽也都得到了极大的缓解。P4X400A支持AGP 8X,数据传输带宽提高到AGP 4X的两倍,有效缓解了AGP传输的瓶颈,将可以完美的支持未来性能更强劲的显卡。另外,P4X400A采用8倍V-LINK技术将南北桥之间的带宽提高到533 MB/s,远远高于INTEL 845系列主板266 MB/s的带宽,可以更好的发挥周边设备的性能。
现在威盛P4X400A芯片组已经大量供货,而新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奔驰P4-400D主板就是众多采用P4X400A芯片组主板中的佼佼者。在威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新天下公司研发制造的奔驰P4-400D主板采用标准ATX板型,扩展功能强大;CPU供电为三向电源设计,充分保证CPU的稳定工作;支持DDR400内存,更好的满足CPU带宽需求;支持即将成为主流的AGP 8X显卡;采用VT8235南桥,支持ATA 133和USB 2.0;支持CPU、主板温度监控和CPU风扇转速侦测,及时提醒用户保证系统安全; P4-400D主板还支持各种USB设备启动,包括USB-FDD、USB-HDD、USB-CD ROM、USB-ZIP等四种方式,让用户可以放心的淘汰已成鸡肋的软驱;更为激动人心的是,在新天下的研发工程师们的努力下,奔驰P4-400D主板竟然支持Hyper Threading(超线程)技术,配合INTEL即将大力推广的P4可以将一个物理CPU分为两个逻辑CPU,大幅提高CPU的处理能力,使用户可以体验“双CPU”的极速快感。
总之,奔驰P4-400D包含所有了所有主流的功能,并且性能强大,而在拥有这么多优势的同时价格却依然平易近人,零售价仅为599元!这一切都使之成为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的最佳平台之一,实在是大众消费者的保时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