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2月24日台湾威盛公司向台湾公平竞争委员会状告Intel不正当竞争一事还未有个了解,倒是很久以前的一件争议案最近做出了判决,那就是2001年威盛诉Intel在台湾每年一次的Computex展上要求各合作主板厂商拿下威盛的气球一事,最终台湾地方法庭判决威盛败诉。就这一判决台湾Intel并没有做出任何评论,而威盛方面则提出要继续上诉。
有些人认为几个气球就能引发两个知名企业的一场持续一年之久的官司是不是有些无稽之谈的意思?但是这其中的故事又何止这只气球这么简单,威盛与Intel之争已经敏感到这样细微之处,可见二者对峙的决心!
从两个公司来看,威盛是主营芯片组,而他们诸如CPU等副业相比AMD来尚且不如,就更不能与领头羊Intel同日而语了。可威盛由于在前几年成功的研发方向和切实的市场策略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中国“芯”的威望是越来越高。由于Intel不但出品CPU,而且还设计自有品牌、支持自有CPU的芯片组产品,所以为了自己的芯片组市场能够维持并有推进,那么必须挤压威盛这个最大的对手。同时由于威盛的芯片组一个很成功的方向就是开发了支持AMD CPU的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AMD在处理器市场的占有率,所以为了打败AMD,Intel也需要对威盛下手!
其实挡在威盛和Intel之间的东西目前看来就是Intel的技术许可证制度,今年由于没有得到Intel的P4芯片技术许可证,所以威盛支持P4处理器的芯片组销量下降明显。2002年P4处理器在市场中大放异彩,销量惊人的好,而在支持P4 CPU的芯片组市场上威盛分得的份额却下降迅速,前不久有消息称威盛在这个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10%。这个数据和威盛一年前的雄心壮志形成鲜明对比,上一年威盛在三大芯片组厂商中的地位也是如日中天。
今年的市场表现急转直下,SiS在市场上的地位出奇的好,他们的芯片组占有率上升至20%。虽然威盛方面在自己的P4X系列芯片组上不断升级和改版,但是主板厂商和消费者的趋势还是不向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Intel一个技术许可证制度给芯片组厂商带来多大影响,而且Intel在每推出一个新技术的时候都要有限制的发放许可证,这样的方式似乎要致威盛于死地。而威盛现在认为只有在世界各地以法律形式迫使Intel放弃发放技术许可证的企图,它们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我们在最近频频看到、听到关于威盛和Intel的官司。虽然有些官司听起来是很小的事,甚至是不屑一提的,但是这确是威盛与Intel斗争的慢慢长征路上的一步。
看到威盛与Intel之间的争斗,我不禁想到什么是垄断?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以后就是据为己有的意思吗?那为什么在申请专利时还要求申请人将专利文献公开呢?而且一般要求这种公开的程度就是指一个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该文献完全掌握这个专利。在这里我们看到的Intel发放许可一事是不是可以称为“专利垄断”?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所以不好妄论是非,以上仅是个人分析意见,网友们各抒己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