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Dell)2001年大张旗鼓在大陆北京设立的「北京设计工程部」,近期因运作成效不若预期,传出已黯然收场,而这也是各国际大厂涌向大陆设立研发中心热潮之下,第一个因运作不顺而铩羽的案例。据了解,戴尔当前已退出北京设计工程部的运作,到上海另设据点,并藉「两地长距移转」的机会,达到团队成员「汰旧换新」的目的。
戴尔为抢攻大陆PC市场,在2001年于北京成立、由大陆本地人才全权主导的「北京设计工程部」,但因整个团队在产品开发的经验和技术未臻火候,无法在原定时程内推出产品,导致戴尔最后临时转向和神达合作、才得以让产品能及时上市的结果。
戴尔是基于经营市场必须倚重本地人才才能确实奏效的理念,才在北京成立专属大陆PC市场的产品研发中心,同时,聘用大陆本地人才的人事成本远较台湾低,也是近来全力追求成本效益的戴尔,决定让北京研发中心完全由大陆当地工程师和管理人才统筹的主因之一。
据悉,戴尔北京研发中心在成立1星期内便招募约30名成员,并计划在2002年底扩编到50人左右,不过,因涉猎PC产业的时间、以及累积的实力和经验太过有限,这些成员并未能如戴尔预期,发挥人海战的团队综效,为戴尔开发出专攻大陆PC市场的产品。现在此团队名义上已转设到上海,但因为许多成员因个别因素无法离开北京到上海就职,戴尔便在上海另外招募新血。
业者表示,戴尔过去紧握产品由上而下设计开发的最高主导权,美国总部研发团队参与研发设计的痕迹,不管在机构设计、外观或测试等环节都可以发现。而将和产品开发相关的研发设计业务,转移到以台湾和大陆为主的亚太研发中心,则是希望借重市场行销、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区隔的全球产业分工特性,达到最佳经营效益。
不过,业者强调,开发IT产品的能力和经验绝对需要以长时间换取,大陆跨入IT产业的「年资」毕竟尚浅,自然无法像台湾一样拥有足够具备真正开发产品实力的人才。
此设计工程部未来将和台湾设计工程部成为戴尔两大亚太研发中心。台湾和大陆北京设计工程部是戴尔在美国以外仅有的2个研发单位,台湾设计工程部专责笔记型计算机(NB)、服务器和个人数位助理器(PDA)等产品,包含软、硬件开发业务,现在约有近30名工程师。大陆设计工程部当前只负责桌上型计算机的开发工作。
另外,随着戴尔持续运行在美国逐步缩编产品开发业务、并在台湾和大陆扩编亚太市场产品开发团队的计画,台湾设计工程部希望在2002年底扩充到具有40~50位工程师的规模,并在2002年9月从总部直接派遣1位资历不深的主管前来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