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之道:让需求做主
宝德能以现在这种模式在服务器市场上打拼,是被严峻形势逼出来的。毕竟,一个企业要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可能只靠一两个机会和别人的帮助就可以做到的。在IT圈里,要生存,就要创新。
有了首战频频告捷及Intel的鼎力相助,宝德的底气足了很多。于是,李瑞杰开始求变,“宝德模式”就是李瑞杰求变的结果,同时也是宝德前行足迹越来越稳的原因。
宝德不采用传统的总代理及分销的方式,而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采用合作伙伴加直销的销售模式,与大用户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确保短渠道及价格优势。李瑞杰的看法是“这种销售模式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基本不存在产品库存的压力,同时增强了对市场的灵活反应能力。”合作伙伴和直销并举,一方面保障了合作伙伴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可以深入用户,在第一线了解他们的意图,并能迅速地做出反馈。
除了在市场架设渠道方面求变之外,宝德还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宝藏计划”。该计划是指,宝德为软件开发商、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等提供服务器硬件,合作开发自己品牌的功能服务器。以大规模按需定制的方式为系统集成商提供基于IA架构的服务器硬件平台,提供完全开放的技术标准,让集成商针对宝德服务器硬件平台进行软件优化,从而为用户提供贴身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此计划与Intel的“腾飞计划”相互支持,有相当不错的市场反响。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有不少,如,宝德与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PowerMail电子邮件服务器,并在此基础上联手推出宽带网络接入控制器。
深圳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服务器生产车间。在这里奉行的是宝德自己的“圆球理论”与“好人文化”管理理念,即力求营造一种合作、创新、诚信的企业文化。
宝德还有一个很“另类”的做法,就是坚持不发展自有软件,只谈合作,与众多软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结成同盟。宝德提出了“解决方案两头在外”的思想,一头是软件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另一头是Intel,坚决地跟着Intel的技术走。宝德这一做法消解了众多软件厂商的对立情绪,赢得不少ISV、SI的青睐,一些软件厂商愿意主动捆绑宝德。据宝德透露,包括甲骨文、BEA、亚信、东软在内的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开发商都与宝德签订了合作协议。
感悟宝德品牌精神
李瑞杰并不讳言,宝德的成功离不开Intel的支持,正因如此,宝德将“以帮助别人来发展自己”融入了自己企业的发展理念中。在宝德看来,中国有势力的服务器厂商不是多了,而是太少。
宝德与Intel的关系之亲密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双方相识是机缘巧合,但之后的演绎就绝非一个“偶然”可以解释得了的。
2001年第三届高交会上,Intel发给高交会有关方面的电文上写着“由宝德作为Intel的代表参加”。
在高交会上,宝德与亚信中国公司、国信贝斯软件公司、北京建达蓝德公司、湖南拓普软件公司等企业签署了近亿元的成交协议。在高交会的强势助推下,到年底,宝德的服务器销量更是一举窜上了12000台的高峰!
2002年5月底,宝德又与Intel联合主办以“宝德与Intel至强服务器新品秀”为主题的全国巡展。巡展为期30天,依次在全国26个城市进行,巡展的最大目的就是宝德与Intel联袂推出新至强服务器的新标准,宝德在Intel如此重要的新技术推广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更加显示出宝德与Intel的关系非同一般。
李瑞杰坦言:宝德有今天,离不开Intel的支持。他说起宝德成功的因素里,除了市场应变能力和当时的互联网热潮之外,还有“Intel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产品和技术的支持等。但是,对于宝德,当这种机遇摆在自己面前时,抓住它也是很重要的。
在李瑞杰看来,“intel inside”是一种精神,如果Intel只是卖芯片,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它靠帮助别人成功来发展自己”。宝德认可并学会了这一点,“宝德的服务器比别人便宜得多,而服务和技术一点不比别人少,这样做可以培育国内市场,将国产品牌的份额扩大。”
李瑞杰希望市场能够出现更多的服务器品牌,发挥规模效应,共同打造国产服务器的“势力”,帮助客户去成功,无论价格还是服务,甚至包括技术,宝德一直在做的过程中改进,李瑞杰谦虚地说:“宝德太小了,大家可能不会感觉到宝德能够帮他们什么,但我们正在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已经见到成效。”
宝德与Intel的合作一直很和谐,彼此都视对方为可以信赖的伙伴,不因外界的传说而动摇。在2001年第三届高交会上,宝德与Intel签约成立“宝德服务器实验室”,Intel将在产品、技术等方面给实验室以支持;2001年6月20日,宝德又与Intel联合成立了“Intel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心”,双方的合作走上了更宽更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