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而以此命名的Maxtor SCSI系列硬盘产品,在产业中,正如其名那样,以巨人般的市场地位,引领着SCSI硬盘步步前行。下面,就让我们沿着这位“巨人”的足迹,一起来看看SCSI硬盘发展历程与未来。
革新!革新!再革新!
在1999年,首款10000rpm硬盘Atlas 10K(10K代表10000rpm)问世,由于其规格和技术上的领先,推出后即得到了OEM客户和最终用户的好评。不久后,第二代的Atlas 10K II的推出,则进一步巩固了该系列在规格和性能上的领先地位,HP、Dell等服务器大厂纷纷开始采用Atlas 10K系列。
这段时期,可说是这个巨人家族发展的黄金时代,从默默无闻,到建立“巨人”般的市场地位,用时之短令人乍舌。这应该归功于Atlas 10K家族的一个传统,即技术的革新和规格上的大胆突破。Atlas 10K是业界第一款支持Ultra160 SCSI规范的硬盘,它同时也革命性的将主流SCSI硬盘标配的缓存容量提升至前所未有的8MB。诞生于2000年10月的Atlas 10K Ⅲ更是将革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在单碟容量创下18.4GB新高的同时,率先提出了对Ultra320 SCSI规范的支持。然而令人叹息的是,Atlas 10K Ⅲ并没有如期在2001年年中批量供货,从而错过了抢占市场的大好时机。
是什么原因延缓了Atlas 10K Ⅲ前进的脚步?问题主要来自工厂的工艺问题,即高达18.4GB单碟容量的良率不能满足要求,这既提高了成本,产品可靠性也难以令人放心。而一向注重品质的Maxtor自然不会冒着这种风险仓促上阵,本着为用户负责的一贯原则,Maxtor在良率达到满意之后才将Atlas 10K Ⅲ推向市场。
从现在看来,Maxtor旗下的这位巨人运气不错,由于种种原因,竞争对手们都没有按惯例在第四季度发布新的产品。这意味着尽管有些迟到,但Atlas 10K Ⅲ在规格上仍未落伍。对于Maxtor来说,用一条产品线涵盖从18GB到73GB的容量范围是Atlas 10K Ⅲ的优势所在,与竞争对手们以三种产品细分市场的做法相比,OEM和渠道客户只需任选一个型号进行评估就可以了,从而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此外,得益于Maxtor在制订和推动硬盘接口规范上的重要业界地位,今年4月开始批量出货的Atlas 10K Ⅲ U320还支持全部5项可选的Ultra320 SCSI特性,其中AAF(Adaptive Active Filtering)和Transmitter Pre-comp两项技术可以增强信噪比,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令产品更富有竞争力。目前,该产品已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供货——从Dell、HP(Compaq)等大型OEM客户到分销渠道,并且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10K的又一个辉煌
虽说SCSI硬盘的优势在于多工,并行上可以同时接15个设备,但在性能与稳定的前提下,硬盘容量终究是越大越好。Maxtor刚刚推出的Atlas 10K Ⅳ沿袭了Atlas 10K Ⅲ的四碟设计,其最高容量在倍增至36GB的单碟容量帮助下突破了100GB大关,虽然与希捷Barracuda 180相比仍有一点差距,但后者是41毫米的7200rpm硬盘,Atlas 10K Ⅳ无论密度还是性能都占据明显优势,这也意味着半高硬盘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Atlas的革新精神再次得到体现。
Atlas 10K Ⅳ不仅在容量上有所突破,同时还将Atlas 10K Ⅲ所创下的4.5ms的业内最低平均寻道时间纪录打破——Atlas 10K Ⅳ的平均寻道时间仅为4.4ms,要知道,技术发展至今,就算是0.1ms的提高也是极其困难的。
而Atlas 10K Ⅳ的最大突破应该是外圈传输率,提升幅度超过30%,达到75MB/s,这也符合Atlas 10K Ⅳ的接口速率——Ultra 320终于可以物尽其用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Ultra 320的必要性,通常来说,一条SCSI总线上会连接4块硬盘比较合适。如果使用传统方式,Ultra320 SCSI的实际数据输出能力上限大概在200MB/s左右,使用封包传送之后则可以提高至300MB/s,因此Atlas 10K Ⅳ采用Ultra 320 SCSI标准确实是必要之举。在Ultra 320 SCSI新增的8项标准里面,有5项全都与改善传输质量有关。对可选特性的支持取决于设备制造商,而Maxtor的Atlas 10K Ⅲ U320和Atlas 10K Ⅳ就支持包括AAF在内的全部5项可选特性。
15K,你终于来了!
从SCSI硬盘发展趋势来看,7200rpm退出SCSI市场已成定局,10000rpm主流地位短时期内无可动摇,而15000rpm则代表未来的方向。Maxtor刚刚发布的15000rpm硬盘称为Atlas 15K,这款产品将和Atlas 10K IV同时发布,转速提升后,使盘片旋转的平均延迟缩短了1毫秒,这不但改善了硬盘的随机访问能力,而持续传输能力也可从中获益.
Atlas 15K有18GB、36GB和73GB三种容量。通常情况下,按照技术发展规律,15000rpm产品的单碟容量只有同期10000rpm产品的一半,原因在于15000rpm产品的盘片直径较小。目前,10000rpm硬盘的主流为3.3英寸,Atlas 15K的盘片直径将为2.5英寸。之所以选择使用2.5英寸盘片,主要是出于功耗的考虑,因为硬盘的功耗正比于转速的2.8次方、盘片直径的4.6次方,而客户希望硬盘的功耗不要超过18W。此外,盘片直径的减小还明显缩短了平均寻道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硬盘的随机访问能力。仅从这些简单的技术资料来看,Atlas 15K无疑是这个巨人家族中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