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机翻新利润可观
现在某公司当快递的四川人张先生原来的工作就是为一个私营业主倒卖二手手机,后来不愿做这种昧良心的勾当,辞职去了另一家公司打工。张先生在公主坟附近从事收购二手手机的职业近两年,用他的话说就是对于北京二手手机市场太熟悉了。经过一番曲折,张先生向记者透露了这一行当的暴利是如何产生的——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把二手手机翻新后当
新手机卖。
张先生介绍,这些整天在外收购二手手机的人其实只是整个二手手机业务链中最初的一环。在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对手机进行再加工的作坊和销售渠道。其中手机加工部门专门负责维修、加工、造假等“美容”业务。在这里,张先生们低价回收来的手机将被分类,一些成色较新的手机被选作翻新机,然后再通过专门渠道对外进行销售,翻新之后以比新机优惠的价格对外出售,获利十分可观。
做工专业难以辨别
“一般我们乐于收售获得入网许可证的品牌和机型,对于机卡分离的手机,其牟利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张先生介绍说,对于成色一般的手机采取倒换电池,把劣质假冒电池安装到旧手机上再出售,而拆下来的原装电池则以旧充新作为配件渔利;成色较好的手机经过翻新后充当全新或九成新再出售。通常其操作手段为更换新外壳、清洗、打蜡,按行话称之为“手机美容”。
据张先生介绍,他们回收手机的前壳和电池一般都可以更换,这是比较方便和保险的。对于那些后壳不能更换的手机,用一种像清洁剂的雾剂一喷,旧壳的表面立马出现一种像新机一样的磨砂。这些手机由于售价较低,买主也不会仔细察看,所以大都能蒙混过关。此外,像手机的入网许可证,可用电吹风顺利地吹下,换上从厂家或大的批发商处做好的新入网许可证。外包装盒上也能贴上从印刷厂印制的与手机一样的条形码。这些“做工”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根本无法辨别。
假货并非无懈可击
张先生也坦承这些伪造新手机并不是无懈可击。因为手机中有一个地方他们是无法更换的,那就是手机上与电池接触的芯片。如果是从未用过的芯片,触点表层是磨砂的;反之,看起来发亮,这是摩擦过多所致。“有几次就是因为买主发现了这一点而导致生意泡汤了,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张先生说道。
一部旧手机通过张先生等收购人员的低价收购、经过“美容”翻新到最终出手,平均有300-400元的利润。张先生说:“早在前几年,每月挣1万多元一点儿都不稀奇。”正是因为这样的利润驱动,才导致有关部门虽一再查处,但二手手机黑市依然存活下来。不过随着查处力度的加大,这些手机贩子开始把目光放到了邻近北京的河北等地,在北京收购手机,翻新后拿到河北等地去卖已成为京城二手手机黑市的最新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