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里需要电脑。对于儿子来说是智力投资;我用其家庭办公随时可为;一直在外地工作的丈夫通过电子邮件与家庭相互报个平安十分必要。可“攒”台电脑,比买家用电器要贵,对于我们靠工资吃饭的家庭来说,还真得认真抉择。
攒机之前,先进行了电脑“价格定位”,就是搞清楚攒一台什么样的电脑。自己先后咨询了单位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和业余计算机“虫子”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拉出了电脑各种散件配置清单。接着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各类计算机报刊的散件报价和计算机商店的最新报价单,必要时进行电话询价。然后“照单采购”。我带着儿子,豁出一天时间逛遍了电脑一条街,通过价格和货色比较:A店买主板;B店买CPU;C店买硬盘,D店买显示器……每到一处,讨价还价,饱尝了当“主人”的滋味。最后,当大小散件采买齐全后,选择了一家做兼容机较有名气的E店,花50元钱,一来让该店专业人员给鉴定一下散件的质量、真假,二来让其进行组装并安装一些常规软件。没想到,这一招果真厉害。攒机的师傅告诉我,CPU是散包的,内存条是用过的。我立即返回购买处。店家承认由于我“砍” 价太“黑”,趁我不注意时将散件“掉包”,于是规规矩矩给更换了。
把电脑“稳”在家里,为解除用电脑的后顾之忧,我又花50元钱,加入了家门口一个电脑商店办的“电脑俱乐部”。每年免费上门服务5次,免费培训,免费提供共享软件。自己的一些电脑知识不足问题,如机器系统不稳定、操作应用等问题都是通过该电脑俱乐部得以快速解决的,而且无需求“爷爷”告“奶奶”,无需一支烟、一杯茶、一顿饭。许多要买电脑的家庭,学习我的攒机“经验”,添置了“可心”的电脑。
编者语:本文的作者是一位母亲,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在并不是对硬件很发烧的情况下,依然很“专业”地攒了一台电脑,从中总结出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在这里十分感谢这位母亲与我们分享她的成功经验,我们真的想对她说,“您很了不起,因为您的做法非常成功”。